一路繁花一路歌——近五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4-03-11

全媒体记者裘保莉 邱馥琛 摄影记者沙燚杉 忻之承

封面1.jpg

三月,乍暖还寒,地处三江交汇的海曙一片生机勃勃。

翻开海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五年长卷,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雨露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人聚力奋进——

一场场有“潮”有“料”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篇篇冒热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打开海曙走向全国与世界的门窗;

一条条有温度有力度的创新之举,让文明风尚激发城市“精气神”;

一个个文旅融合的都市文博空间,以文化创新赋能城市空间重塑;

……

五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1684”文化强区行动计划,为海曙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打造卓越范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真理伟力,照耀奋进征程

走进移动端和朋友圈,主打“年轻范”,“曙说”宣讲团推出跨界“开放麦”“理音如此”音乐宣讲会,引起年轻人的热烈反响;采用沉浸式手法,编撰《理论宣讲秘籍》,拍摄青春红色综艺,录制青年调研vlog,让有故事、有想法的“素人”踏上宣讲台;大屏小屏同频共振,构筑理论传播矩阵,唱响理论宣讲“大合唱”……

微信图片_20240226094455.jpg

△开学第一天,全区8万余名中小学生同上“曙说·思政首课”。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海曙。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一座城市亦然。

过去五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实施“在宁波·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上率下,凝心铸魂筑牢根基——

持续深化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活用集体学习研讨、专家辅导、专题调研等多种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向基层延伸,以制度规范促学习习惯养成;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主题教育,强化“有解”思维,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干部受教育,又让群众得实惠。

微信图片_202303311345164.jpg

△“红色堡垒村”鄞江镇建岙村内,上演实景话剧《周飞米店》。

创新形式,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首创“青创百分百”后浪曙说青年宣讲训练营,吸引全区200余名青年宣讲员参加,从90秒即兴到开放式内训,再到情景式宣讲,对青年宣讲员做全方位培训。组建“区领导+党员干部+专家名师+青年宣讲员”的“大宣讲团”,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线上到线下,宣讲热潮在海曙大地涌动。“曙说”品牌在全省斩获基层理论宣讲先进荣誉。

拓展深度,理论阐释持续深化——

以“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为契机,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红色根脉传承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落地:编撰《海曙红色基因研究》,出版《“八八战略”在海曙的实践案例》,完成《关于深化“八八战略”在海曙生动实践的研究》课题报告,“海曙红色根脉传承1925项目”获省社科普及创新示范项目……我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在理论研究热潮中愈加闪耀。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坚定思想的引领;越是逐梦的征程,越需要强大理论的支撑。“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声”入人心。

海曙热土,起笔春天故事

热力商圈、大禹金杯、四明云海……“海曙”客户端“每日一景”准时“上新”,从全域美景、创新工作、时令节气等角度,展示海曙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蒸蒸日上的发展。《秘境龙观》以新西兰演员Shane Rangi在龙观采摘制作红茶、品尝新酿的蜂蜜、和孩子一起上生态课的经历,讲述海曙生物多样性的魅力。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共鸣,让该片斩获“回望二十年·百名外国友人看浙江”电视对外传播创作评优活动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40310133042.jpg

△“海曙”客户端上,“每日一景”栏目准时“上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让嘹亮的主旋律交汇成新时代的最强音。五年来,我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饱满的热情触摸时代脉搏,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一件件优秀作品,讲好海曙故事、传播海曙声音。

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推出“‘八八战略’在身边”“千万工程海曙蝶变”“三比三拼三焕新”等重大栏目,全员出动、全年贯穿、全媒展示,充分发挥时政报道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深化“快讯+详讯+解读”模式,展现海曙的深刻变迁。

翻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宁波海曙:群策群力 办好群众身边事》《千年月湖焕新记》《零星房屋,管理不零星》等一篇篇接地气、带露珠的重磅稿件,记录下海曙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打开《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南塘老街百米长龙宴”“龙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等一帧帧鲜活生动的画面,将海曙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诠释得淋漓尽致……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区已在中央级媒体发稿200余篇。

让“海曙声音”在海外依旧响亮!近两年来,我区着力打造全区企业国际传播联盟,纳入145家国际传播企业,精选旷世智源、广博集团等10家企业作为骨干国际传播代表,广泛带动国际形象传播。挖掘海曙“光伏”建设优质案例,通过全球五大洲15家国家级通讯社发布,涉及英文、西班牙文等7个文种,总阅读量1266万次。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破浪前行、风生水起。按照“业务倾斜、精简归并、移动优先、融为一体、资源整合、绩效激励”六大原则,优化和重构采编播流程和组织结构,深度推进融合改革。截至目前,“海曙”客户端总注册用户逾22万,“海曙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逾29万人,抖音号“海曙最宁波”粉丝逾12万人,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不断扩大。

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诉说着海曙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世界感知海曙新脉动、倾听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文明有礼,擘画大爱图景

深耕精神沃土,浇灌文明之花。在铁路宁波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几个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格外显眼。从该站投用,这个“蓝精灵”志愿服务团队就坚守在此,成为来往游客最信赖的“咨询窗口”。

这只是文明海曙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浙江有礼·曙你最美”文明实践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让“浙江有礼”花开海曙。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志愿者17.8万余名,“我为烈士来寻亲”“高山系列”志愿服务品牌,荣获全国、省、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更一举拿下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最高荣誉——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

3dc25e83-2f7a-477c-9582-050d31656d02size_w_1924_h_1280.jpg

△“中国好人”、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讲述为烈士寻亲的故事。

一个孕育好人、充满大爱的城区,才是最有温度的城区。

“中国好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孙嘉怿,7年间,她及其团队让1300多个烈士家庭找到了亲人,圆了这些家庭几代人多年的夙愿;9年来,每天凌晨四点半,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百岁粥坊”总会亮起灯,负责人周惠英忙进忙出,煮粥、蒸包子,只为让高龄老人、环卫工人吃上顿热腾腾的早饭;14年,“平安女士”总会如约而至,每次捐个5万或6万,至今已捐68万……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彰显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我区不断健全先进典型发现选树、宣传褒奖、关爱帮扶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涌现出一批彰显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楷模、身边好人。仅2023年,全区就新增各级好人61例,其中浙江好人4例、宁波好人18例;各级道德模范22例,其中宁波市道德模范3例;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1例、省“最美人物”系列3例;选树各级“新时代好少年”104例,其中市级“新时代好少年”4例。

微信图片_20240310185432.jpg

△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如今的海曙,“文明有礼”是浸润生活的:“席地而坐”示范区、“最美上学路”“暖心就医路”“放心买菜路”,细微处的温暖最是动人;新增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乡)街道5个、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23个,精神家园夯基提质争一流;探索“零星房屋管理”模式,在高桥镇藕缆桥村等29个点位开展试点,“城中村”改头换面;烟头不落地、礼让斑马线、垃圾要分类,“文明有礼·海曙15条”文明好习惯成为全民共识;醒目的红马甲、蓝警服,在田间地头、在上下班路上,他们总是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人人都能彬彬有礼、时时都能井然有序、事事都能感受新风。这些人、这些事,已凝结成这方热土上最温暖的注脚,勾勒出城市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都市文博,添彩美好生活

在屠呦呦旧居陈列馆,来杯“莲·慈”咖啡,做公益的同时,开启一场与甬城名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到宁波府城隍庙,赶场“红墙”市集,感受熟悉的“烟火气”;来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享受夜游的魅力,品读流淌的历史文脉……

百米一遇的历史遗存、千年积淀的文化资源,如何从干巴巴的名字变成活生生的故事?在这里,老海曙正探索新演绎:根植于“中央文化活力区、都市文博引领区”的新定位,着力打造与城市生活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博空间集群,形成“文物可说话、街巷可漫步、生活可体验”的繁荣景象。

7983b01a-263a-4081-b564-c4bb67d50accsize_w_1200_h_756.png

△千年鼓楼上演新春光影秀。

宁波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博物馆、天一阁南馆等重大历史文化地标全力建设;海曙区非遗馆、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宁波塘河文化陈列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卢绪章生平事迹馆等一批特色文博场馆建成开放;宁波府城隍庙重修开放,历史文化街区逐步焕新;成功创建省首批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完成文物建筑修缮项目22个,建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15家……文博因都市的活力而活化。

从资源到IP,从项目到产业,都市因文博的厚积而勃发。海曙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深化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新丰影视、正午阳光、蛙声科技等国内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陆续落地,永宁巷1号、同创时尚中心等城市文化创意新地标陆续建成。仅2023年,海曙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9家,实现营业收入152.42亿元,实现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5%,位于全市前列。

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大项目、大工程上,也蕴藏于市民身边的风景里。

微信图片_20230717180325.jpg

△群舞《快乐小“绳”童》获“浙艺少年”首届浙江省青少年艺术普及系列活动之舞蹈类决赛专场金奖。

有这样一组数据,让人倍感自豪——2023年,全区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0个、城市书房4家、文化驿站2家,新培育“书香工厂”16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6000场,吸引3000余万人次参与;扶持歌曲《我们的领航人》、图书《万家灯火》《行走在阳光下》等近30部重点文艺作品,收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3个,《小小早点摊》更作为全市唯一登上了央视《2023我要上春晚》栏目;

有这样一幅图景,让人流连忘返——借书不用去图书馆,“曙悦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就在“家门口”,点点手机屏幕,书就能送到家;想学个优雅的现代舞,文化馆就有免费培训,“一人一艺”百姓讲堂场场爆满;有点才艺,想登台亮个相,“曙”你系列品牌活动一个接一个,配音、广场舞大赛,更有“曙悦”造星计划,登上海曙“村晚”大舞台……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1200多年的历史积淀,厚植的是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传递的是开放包容的链接力,赓续的是一往无前的战斗力。

今日之海曙,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

踏上新征程,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成效,不断开创卓越城区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