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海曙区文联、区社科联、江厦街道、海发控股公司共同出品的书籍《悠悠药香药行街》正式出版,为宁波中医药文化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海曙,百年药行。”作为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底蕴深厚,在千余年的城市变迁中一直是中医药文化和产业的集聚地,药行街更是其中典型代表。药行街,顾名思义,就是一条经营中药材的商业街。据《鄞县通志》记载,清咸丰、同治至民国间,宁波的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药行街上有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药行53家,“从业人员500多人,汇资500多万银圆”。
20世纪20年代药行街旧貌
“在宁波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前有张如安的《宁波中医药文化史》和龚烈沸的《宁波中医药文化志》从一纵一横的角度,以史实为依据,宏观而系统地记述了宁波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然而,对于为宁波中医药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药行街,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海曙区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知名文化学者周达章历时二十余年,采访了药行街药商们的后人,足迹遍及甬、杭、沪等地,收集到大量珍贵的资料,并将其汇编成文,写就《悠悠药香药行街》一书,向人们呈现了一条真实的药行街。
在书中,周达章对药行街中药专业街的形成作了扼要的叙述,重点对曾经发生在药行街上的药商们的故事,包括中医与中药业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百余年来,药行街一直名声很好,讲究诚信经商。整条药行街的药店经营着几千种的中草药饵,配药时,务必毫厘不差,更不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管是做大笔批发生意的药行(包括石板巷的懋昌、沙井巷的恒茂),还是只做零售的大小药店,所有业主都恪守诚信经商的行规。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药行街见证了宁波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药人才。它不仅是商业交易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悠悠药香药行街》一书的出版,是海曙区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做大做强‘曙色杏林’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折射,让人们得以了解这条真实的药行街。”海曙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