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裘保莉 蔡迪 通讯员屠单梁
蒙以养正,城以文兴。11月27日,“训蒙有典 养正毓德”中华童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宋代大儒王应麟的故乡——宁波海曙举行。
大会汇聚近百位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出版社的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挖掘童蒙文化的精髓,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经典
宋元之际,鸿儒王应麟在月湖畔著书立说,编撰多部有关童蒙的传世佳作,如《蒙训》《小学绀珠》《小学讽咏》,更有被誉为“蒙学之冠”的《三字经》,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此次大会上,《三字经》这一蒙学经典读物,在专家学者口中被反复提及。
宋末元初继承思想理学而创新的《三字经》蒙书,在明清时期大为风行,更传播到东亚汉字文化圈日本。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退休教授兼敦煌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郑阿财分享《三字经》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他提到:“《三字经》输入日本后,旋即受到各界的欢迎,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期,在日本刊刻的《三字经》版本达十多种。其盛况可知。”
他指出,种类繁多的和刻本《三字经》,既是东亚文化交流中汉籍的表现,也是蒙书在域外传播与发展的另一特色。看似不起眼的蒙书,却在国际文化交流上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这种传播与影响的特殊现象,值得进一步重视与深究。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金滢坤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三字经》中所提及的教育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蒙学读物自古流行至今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启蒙。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平民化发展,社会普遍认为儿童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大会现场,多位国内高校学者发表精彩演讲,分享蒙学读本以及童蒙教育的深远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以《嵌入生活的教育:对相杂字的流变及其意义》为题,剖析了“杂字”这种常见的启蒙识字读本。
在丁钢看来,中国传统蒙学教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三字经》讲述正统道德观念、社会秩序、家庭和睦等方面;另一类便是“杂字”,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语言通俗内容浅显,并在后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传授与农工商有关的实用技艺过程中,成为了一种嵌入生活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其实‘杂字’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后世教科书的插图。因为插图实际上是能够辅助我们去认知,唤起光靠文字所达不到的情感认同。”丁钢表示。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讲述了《科举考试与古代童蒙教育》,他说:“仅仅从童子科到童生试的名称,便体现出科举与童蒙相关。”
唐宋两代特设童子科,专取10岁或15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的神童。明清时期的童生试,因为没有报考年龄限制,参加者既有少年儿童,也包括白首童生。因为通过读书应举可能入仕,促使古代社会养成重视教育、读书至上的传统。
刘海峰表示,科举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储才以应科目”,读书人作秀才时便以日后当宰臣相期许。尽管大多数人无法实现入仕的愿望,但许多人小小年纪,便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分享了《温氏母训》中的教子智慧。《温氏母训》是明末士人温璜辑录母亲教子言论而成的一部家训类作品,更被收入四库全书,流传至今,泽被后人。
“温母作为平民妇女,其出身和经历决定了《温氏母训》的话语和主张不同于传统家训,具有简洁、直白、务实的特色。”施克灿认为,温母对温璜的教诲以生计教育、道德教育和处世教育为主内容,显示出其身为平民母亲的生活智慧和价值取向。在教育方法上,温母采用以身垂范、擅用问答和闭门课子的方法,将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和母子交流中,塑造温璜从容忠义之人格。
讲好海曙童蒙文化故事
作为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历来重视童蒙教育,不仅有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之一的天一阁,还有强调“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清代浙东学派发祥地白云庄,更有王应麟创作《三字经》,成为我国古代童蒙文化的里程碑式作品……当前,海曙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活力区,都市文博引领区”的建设部署和工作要求,持续加快“罗城保护焕新”工作。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童蒙文化,加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海曙高水平推进“罗城保护焕新”绕不开的重大命题。
此次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海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传世经典”历史文化标识示范区课题,旨在深入挖掘月湖文化内涵,论证其作为历史文化标识示范区的坚实基础与独特价值,推动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标识性示范区。
童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与现代儿童教育的携手同行、与时俱进。依托月湖丰厚的历史积淀、文化资源,大会上,以“蒙学精华,甬城护芽”为主题的童蒙文化特色研学课程正式启动,并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金滢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施克灿等知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共同打造青少年研学精品课程。
“以中华童蒙文化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海曙将进一步挖掘梳理研究传扬鸿儒王应麟深厚的童蒙思想,讲好罗城故事,推进中华童蒙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与转化。”海曙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希望更多专家学者走进海曙、走进月湖,用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一同推动罗城在保护焕新中亮显更加卓越的文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