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抢“鲜”上市 海曙“虾-稻-稻”轮作助农增收
时间:2024-11-12 10:15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春暖花开之季,小龙虾抢“鲜”上市。在浙江宁波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今年,部分海曙农户首次尝试了“虾-稻-稻”轮作模式。在人们插种早稻时,他们饲养出了今年的第一批稻田小龙虾。

JF8A1721.JPG

JF8A1676.JPG

JF8A1589.JPG

据悉,海曙“虾-稻-稻”模式是在经过改造的“两季稻”田块中增加一环小龙虾养殖,让田间的水草、虫卵等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而小龙虾的排泄物又可作为后续水稻生长的肥料。这种良性互利作用下的轮作模式,让小龙虾与水稻都得以品质提升。

日前,宁波市海曙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的130亩水田内迎来“首捕”上市。农户拉动地笼,只见一批又一批的小龙虾活蹦乱跳。宁波市海曙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培波通过分拣后,指了指小龙虾虾苗说,只要再过一周,它们就能完成再一次退壳,每只可以长到25-35克,进行批量上市。近段时间,杨培波在水田里抓小龙虾种苗时,有少量去年留存的种虾同时起捕,可作零售、批发,目前杨培波的水田提前迎来产销旺季,小龙虾市场批发价在50元/公斤左右,今年预计产量在10000公斤左右。

JF8A1941.JPG

那么,如此热销的小龙虾又有何“养成”秘诀呢?

“外行人都觉得小龙虾喜脏,但其实好的水质才能养出肉质紧实肥美的小龙虾。”在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培波的办公室内,一台多路在线水质监测系统正在运行。杨培波说,这台水质监测系统通过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实时监测水质波动,如ph值低了就加入生石灰,含氧量低了就及时通氧,后续计划申请国家专利。

JF8A1976.JPG

海曙种粮大户吴卫峰是海曙推广稻渔轮作模式的“狂热粉丝”。继“小青龙-单季稻”轮作后,今年,他在鄞江镇它山堰村承包了210亩稻田,试验“虾-稻-稻”模式。基于先前稻虾轮作经验,吴卫峰特意选择了可冬季生长的依乐藻水草,这种水草的生长期刚好满足小龙虾放苗后的隐蔽退壳和饲料需求。吴卫峰在心中还算了一笔账,如果两季稻产量能和往年基本持平,加上小龙虾的产值,每亩可增收700元。与此同时,自助式小龙虾垂钓农家乐也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JF8A2045.JPG

“目前,‘虾-稻-稻’的稻虾轮作模式更适合海曙当地复制推广。”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站长孙健表示,从2019年起开始,自己就在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广稻渔轮作模式,期间也试验了“虾-虾-稻”“虾-鱼-稻”等的轮作模式,但研究结果发现大量推广的话难以完成全区整年粮食生产任务。因此,今年重点推广了“小龙虾+早稻+晚稻”的“虾-稻-稻”轮作模式,在稳定“两季稻”产量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实现农户增收,还可以利用养虾留下的基料和生石灰消毒法,大幅度减少种稻期间的农药化肥使用量,接下来农技部门要加强对该模式的研究,发现生产中的各项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海曙区农业农村局还会继续发展更多的稻渔轮作模式,在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的生产目标下,让广大农户获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