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663X/2024-86122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发文日期: 2024-10-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1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10-17 16:21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傅建中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培养输送现场工程师人才,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海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在“科创中国”试点区、翠柏里创新街区等领域率先探索,对标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一、推进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一是强化重点平台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创新平台34个,集聚高素质人才超1000名,承担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2个,发表SCI、EI学术论文30余篇,累计申请专利超25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50家。supOS工业操作系统连续四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申报的《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架起一座科技自立自强畅通桥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试点方案纳入省创新深化改革试点“科教产共同体支撑甬江科创区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场景项目。二是深化“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区建设。深度打造“科创中国智汇海曙”品牌,中科协“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数全市第一,联合宁波市中医院共同打造成立全市中医药系统首个院士科技创新中心,新建院士工作站(科创中心)3家,数量全市第一,接待来访院士30人次,深入推进“千博助千企”专项行动,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级博士创新站,实现海曙区零突破。三是夯实创新主体培育。聚焦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东海集团有限公司)、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四是建好平台助力技能实训。积极推荐区企业和高技能人才参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目前海曙区共有省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市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为技术技艺传承、学徒培养,团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建有1家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类),今年又推荐申报了2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分别是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数字制造实训基地、宁波成功育婴职业培训学校的“一老一小”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二、开展政校企人才合作。一是搭建校企合作联通平台。举办高校巡回招聘引才和人才交流活动,扩大地方就业创业政策环境宣传,形成校地协同合力,夯实基础人才供应链。定制精准化招聘模式,同时借力线上平台,与全国多家高校联合协作,组织区内近百家重点企业赴西安、洛阳、南京、太原等地进行巡回招聘,推出岗位近900多个,参会人数超5000人。海曙区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每周五招聘会,今年已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余场,达成初步意向4600余人次。二是搭建企业-人才交流平台。海曙区定期开展高端人才海曙行活动,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与辖区企业,为人才来曙归曙搭建互动平台。通过政府单位牵线搭桥,可以提升高端人才对企业、平台的信任度,也有助于企业选择人才拓展了范围。三是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鼓励企业与学校积极开展以共同招工招生、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为特点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提升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2021年以来,已培养395名新型学徒,发放补贴224.1万元。四是强化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2022年联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海曙工程师(工匠)学院。学院依托海曙区产业、政策优势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技术、教学资源优势,合作开展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工匠队伍培育等服务。目前已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其中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接近50%。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抓好青年工程师引进培养。聚焦翠柏里创新街区科创“孵化器”“加速器”“成长器”的定位,致力于快速吸引、集聚、转化一批青年人才创新成果,加大对青年工程师的集聚力度。深化青年人才集聚行动,让青年人才来曙创业机会更多、干事舞台更大、发展空间更广。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梯队培养模式,开展“青年工程师结对培养”活动,打造“卓越工程师”后备队伍,提高城市对青年人才的“黏性”。举办第二届赛道明星活动,落户科技企业7家;翠柏里创新街区全年新孵化、入驻科创企业81家,新引进青年人才2566名。同时全力推进青年技能人才的培训认定工作,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技能人才495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11人,其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0%左右。二是营造工程师发展氛围。紧盯科技人才发展“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在政策突破、产研融合、引才通道、人才生态等方面靶向发力,实现科技人才规模质量“双提升”。编制发布《海曙科技宣传片》、海曙创新地图等具有“海曙创造”辨识的创新要素,推动首个科创产品体验中心、创业工坊落地。唱响海曙创造“好声音”,以直播方式开展科技政策实务培训,全区创新大会累计线上观看人数超五百万人次,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恳请您继续关注该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