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699663X/2024-86109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区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4-10-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许淑敏代表:
您在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海曙区人才引进策略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引进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城市强”。近年来,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今年2月,省委“新春第一会”部署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鲜明宣示“大人才观”,让浙江成为各路人才的向往之地。海曙区作为人才与宁波共成长的第一站,积极建设都市科创门户区、青年乐创首选区和工程师友好区,助推人才引育和企业发展:
一、夯实政策,提供引才保障。深化落实“汇海”系列人才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政策覆盖,凸显海曙区位优势,形成以城聚人、以人兴城的良性发展格局。2023年全区累计引进博士后29人、博士56人、硕士743人、大学生30187人,大学生引进数量全市第三,全年新增技能人才1.03万人、高技能人才0.68万人。
二、打造平台,提升引才动力。与在曙高校、研究院深入合作,加快形成吸引人才、汇聚人才的强磁场。进一步发挥“一中心四平台”核心引擎作用,加速打造工业互联网小镇、翠柏里创新街区,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和数字科技领域,打造公共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硬科技软实力并举,助力街区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拟建设“云创智联”科创园,形成面向全市电子信息行业的创新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创新型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计划引入宁波电子行业协会联合创新平台、宁波浙江大学校友科创园(海曙园)、浙江大学(宁波)双碳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实训基地等创业创新主体,为人才引进培养搭建更好平台。
三、多措并举,加快人才招引。一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海曙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42家,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用人单位32611家,帮助实现就业人数157715人,完成企业外包派遣2.54万人以上,开展专业培训5955人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定制精准化招聘模式,同时借力线上平台,与全国多家高校联合协作,组织区内近百家重点企业赴西安、洛阳、南京、太原等地进行巡回招聘,推出岗位近900多个,参会人数超5000人。海曙区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每周五招聘会,目前已举办线下招聘会37场,614家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参会人数3000余人次。
四、完善配套,提供人才安居保障。一是用好青年人才驿站。由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青年提供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创业服务、社交融入等“一站式”服务。3年来,驿站共接待青年1万余人次,入住率、就业转化率等指标位居全市首位。二是落实人才安居政策。新引进应届本、硕毕业生本地无房的可享受最高3万元的租房补贴,购买首套住房的可享受最高8万元的购房补贴。经人才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在甬就业的,根据其人才层次可享受15万元-300万元安居补助、20万元-60万元购房补贴。三是保障人才服务。面相人才开通一对一咨询服务就医绿色通道、子女择校入学、人才落户等人才政策。在人才子女就学方面,由区委人才办牵头,按年制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教育局指定的社会公认度比较高的学校(幼儿园)中选择或统筹安排就读一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引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恳请您继续关注该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