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城隍庙里的人间烟火,如何再回“顶流”?

“烟火气”是城市的独特韵味,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若论宁波烟火气之最,在本地人的记忆里,宁波府城隍庙当之无愧。
上世纪90年代,宁波府城隍庙承载传统民俗文化功能的同时,物美价廉的零售业态、强烈的文化气质,以及生命力旺盛的市井气息,掌握了宁波“烟火气”的“话语权”。但后因文物保护等原因,这抹“烟火气”被按下了“暂停键”。直至2020年6月,修缮一新后的宁波府城隍庙正式开庙,一系列文化交流、市集商贸等活动也随之开展。
灯火荧荧、人影绰绰中,那缕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但是,如何重回“顶流”,成为新的考题。
【 “童年DNA”动了】
红墙黛瓦,雕梁画栋,街心市井,铺席设位。商户买卖呼和其间,行人骈阗耍闹其中。向晚灯烛荧煌,辉映蒸腾雾气,上下相照,至夜尤盛。
这是深刻于宁波姑娘晓莹脑海中的城隍庙烟火气。“小时候住西门口一带,离城隍庙不远,所以我常跟爸妈、同学去那里吃喝玩乐,基本承包了我的整个青春时代。”她说。2020年宁波府城隍庙重新开放后,无论是在中秋、春节传统佳节,还是在“五一”“十一”黄金假期,一场场文化活动、市集夜市连续开展,晓莹感觉自己的“童年DNA”动了。
就在今年元旦期间,“城隍夜市”很“出圈”。在此背后,不仅有海曙区文广部门、海发控股公司等各方聚力,更有专业社会力量的参与。“为了重燃城隍庙烟火气,此前我们做过多个版本的运营方案,几经比对后,最终确定过了‘城隍夜市’这一方案。”“城隍夜市”运营方、宁波爱珂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亚男表示。
五彩灯光、美味小吃、动人演艺、打卡互动……依托城隍庙原有建筑空间,融合《韩熙载夜宴图》等国风元素,集结宁波特色小吃、旅游文创产品、本土非遗技艺作品等业态的40余个主题摊位,用逛集的方式让大众融入历史文化街区,一探人间烟火的同时,展现城隍庙独特文化魅力。
目前,“城隍夜市”已开展“汉服巡游”“非遗手作”“纸墨书香”“古风歌舞”等10余场文化演艺活动。鼎沸的人气、旺盛的商气、节日的喜气等相交融下,在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城隍夜市”收获了一波“流量高峰”。
数据显示,1月1日元旦当天,“城隍夜市”客流量约达2.5万人次。而除却天气因素,在1月的普通周末,“城隍夜市”也依旧能拥有1.2万至1.4万人次的客流量。
人气带回烟火气,也带来新思考。“的确热闹,不过,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开展夜市市集,内容、形式也越来越卷,而这也在不断拉高着我们对宁波城隍庙烟火气的新期待。”从事传媒工作的“00后”男生小辉说。
【“颗粒度”为啥没对齐?】
在“85后”宁波姑娘石琳的印象中,以前城隍庙的烟火气集中体现在喧嚣热闹的美食城,以及往东步行5分钟就能走到城隍庙商业步行街,那里可以淘到好看又划算的衣服饰品,是当时年轻人的“潮流圣地”。
而在城隍庙烟火气按下“暂停键”的那几年里,宁波商业发展快速,大量新兴业态的涌入,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更好生活的要求。现代商业和线上经济的冲击之下,人们被分流在多元场景中。
同时,相较于以商贸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作为发展“主线”的城市,宁波侧重于先进的制造业,对于燃起烟火气“主力军”的年轻群体而言,吸引力不太够,在人气拓展上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走访制造企业、高科技企业过程中,部分企业负责人就曾对记者表达了这一苦恼。“宁波晚上8点以后没有夜生活”,不仅是一句调侃,或许也是真实写照。
更为微妙的一点是,人们心中有着对老底子宁波府城隍庙的怀旧滤镜。
“现在的城隍庙夜市以及周边小吃还是挺多的,但无论是价格、口感,还是‘氛围感’,总感觉跟小时候吃到的差点意思。”石琳说。
究其原因,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市场消费场景、居民消费能力等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同时物质资源也不是那么充足,凭借物美价廉、商品聚集且多样等特质,使得当时的城隍庙吸引大量人气,继而带动消费热情,由此形成记忆里的城隍庙烟火气。
正如小辉所说的,在物质条件富足的当下,人们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同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城隍庙烟火气”;再加上部分客观因素,“重出江湖”的城隍庙烟火气与叠加的时代怀旧滤镜,在短时间内难以画上等号。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们也在变。
【多点耐心、时间和空间】
如何重拾城隍庙烟火气,是海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搭建多元互补的协同机制,引入并发挥社会力量,发挥其创意创新、经营运行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城隍庙烟火气的升腾注入支持力量,这是海曙近年来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尝试。
除了将延续至今年2月的“城隍夜市”,面对大众的期待,在宁波府城隍庙,新一轮烟火气方案正在创新中酝酿。
邓亚男介绍,目前在海曙区的支持下,重新定位、量身打造,曾汇聚一众零售商户的庙东一带即将通过好吃好喝好玩好逛更好买的年货节“打头阵”,展现新面貌;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发展定位的甬安里,其业态构成也将在新的一年里得到调整、优化和丰富,通过引入药膳、新中式饮料等时下颇受年轻群体欢迎的业态,让人气“热”起来。
“我们计划扩大‘城隍夜市’的范围,比如将开明街部分路段纳入其中,由此丰富夜市业态和活动内容,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提高宁波府城隍庙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城隍庙烟火气。”邓亚男透露。
在当下各地文旅“狂飙互卷”的背景下,重拾城隍庙烟火气,不仅要集聚宁波当地的人气,也要强吸城市外面的人气。
今年一开年,以上海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繁花》口碑与话题度双高,剧中出现的不少与宁波相关的“老底子”美食在网上迅速出圈。优秀剧作自带“流量气质”,与烟火气相互成就。
在今年的海曙区两会中,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到这一点,认为或可基于宁波自身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并以产品化思维赋能,创新打造出群众喜欢、市场认可、有生命力的文旅类新产品,让广大群众尤其年轻群体知道宁波、了解宁波,愿意来宁波、主动来宁波,以“新流量”积聚起新时期宁波的城市烟火气。
当然,任何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起于民间、旺于人潮的烟火气更需沉淀。
有业内人士认为,修缮后重新开放的城隍庙是年轻的,尚处于适应市场环境、蹒跚学步的阶段,任何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没有保障的行为,都无助于其健康成长。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游戏规则”里,不妨给予重启的宁波府城隍庙多一点的成长耐心、探索时间和发展空间,找到重燃并旺盛城隍庙烟火气的更优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