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年海曙丨金汤永固 江厦兴城:三江口建城始末
时间:2023-07-05 14:13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海定波宁,沧海为曙。千年海曙,山水形胜、钟灵毓秀,群贤辈出、名人云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泱泱三江水到潺潺六塘河,从延绵的四明山到玲珑的独秀山,从唐代的天封塔到宋代的月湖,从元代的永丰库到明代的天一阁,从浙东学术文化到博纳兼容的商帮文化,从王安石、史浩、王应麟、张苍水、万斯同到全祖望、赵叔孺、袁牧之......千年海曙有着数不胜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就像一座丰富的矿藏,等着我们去寻访、去挖掘。即日起,海曙区全媒体中心联合海曙区社科联推出曙哲社科视窗——“读千年海曙”系列文章,带您走进千年海曙,回味城市历史,探寻宁波城的生命印记

fdee0a18-061f-41c0-a3e6-e8f6530f05a7size_w_3840_h_2160.jpg

△鼓楼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规矩,筑城也有“城郭之制”。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遵循这个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宁波城就是一个府城,有子城、罗城。

筑城有两种理念,一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礼制理念。《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意思大致就是匠人营造一个都城,大小为九里见方,都城的四面每边三道门。然后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皇宫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一边是用来纪念祖宗的,另外一边是用来祭祀土地神的。皇宫的前面是朝,后面是市,就是老百姓的现在说的商业区,每市和每朝长度各百步见方。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渗透着中国儒家“礼制”的概念。

关于筑城的另外一种说法,其代表人物是管子,就是管仲。《管子》一书里说城市规划要“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立政篇》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的这种说法更偏重于道家,他觉得筑城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有太多条条框框的东西来限制。

a760957f-94f8-46dd-8236-8141a80c93d5size_w_2000_h_2401.jpg

△宁郡地舆图

宁波城即是两种理念的结晶,天人合一,择中原则。讲风水,宁波有,因地制宜,宁波也有。宁波城从外形轮廓上来看不是特别规则,它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它像一个鸭梨,南边稍小然后北边大一点。

宁波城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呢?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刺史韩察把州治迁到三江口,修建子城。对于子城,文献记载寥寥无几。宝庆《四明志》载:“城四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

4aed1292-3086-45b0-871c-6cddf1bdb0ddsize_w_1172_h_725.png

△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

考古发掘证实,唐代子城的位置大致就在今鼓楼步行街范围,南起鼓楼,北至今公园路;东起现军分区内,西至呼童街,略呈长方形。子城有城墙、城门和护城河。子城的城墙建筑比较考究,中间是由从异地运来的泥土夯筑,内外两边再用青砖包砌而成,城墙宽约4.8至6米,城墙外有5米左右宽的护城河环绕。

在子城筑好77年后,唐乾宁五年(898年),唐末的明州刺史黄晟又筑了罗城。罗城周围长二千五百二十七丈许,计一十八里。奉化江自南来限其东,慈溪江自西来限其北。西与南皆它山之水环之。

△唐代明州子城、罗城关系示意图

据宝庆《四明志》记载,在南宋之前开有十道城门:最北的永丰门,原称保丰门,紧依溪江,南宋开庆元年(1259)改称,又称“北门”,出城即可陆路通湾头,永丰渡过姚江、到庄桥、镇海,城门不远有堰坝、北廓庙,此门因城外建有“保丰碶”,北斗河和来自林村西塘河之水,必要时可泄入姚江,“民借此之利,则丰年可保”,因此城门以碶名之为永丰门。

△老照片里的和义门

cfab110d-e9d7-421a-9917-f61a0ac98861size_w_1000_h_562.jpeg

△老照片里的望京门

沿着慈溪江(今称姚江)向东,沿江开有三道城门,即盐仓门(和义门)、渔浦门、达信门。后两道城门宋代已封闭,过江即称桃花渡。

朝向奉化江开有四道门,自北向南为:东渡门(东门),门近三江口;沿江向南还有市舶务门(来安门)、灵桥门、鄞江门,其中鄞江门南宋时已闭,来安门仅有海外商舶来时开,后也闭废。

在城西和城南分别有望京门(朝京门),又称西门,门对四明山,门内外建驿站、外有接官亭,门旁开有水门,大型船可通入城内。在城南的甬水门,又称长春门,也有水门与南塘河相通。北宋至南宋,明州城郭由历代官府和民间不断修缮。元兵进城后毁去罗城,此后仅留下子城。1356年元人为阻挡方国珍来攻,重筑罗城,开了六道城门,即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

90e17bf8-64f2-40b6-8447-4a044caeea52size_w_1080_h_762.jpg

△民国时期古城墙被拆除

从1920年开始到1931年,十余年的工夫把城墙都拆光了,改成环城马路,六个城门就是现在六条路的名字:和义路、永丰路、望京路、长春路、东渡路、灵桥路。

海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区域,宁波建城千年以来,中心的区域也就是原来的罗城格局,一直没有大的改变,以鼓楼公园路、镇明路为中轴线,左日湖,右月湖,环城一圈十八里。虽然一些历史遗迹消失了,但人们还可以在一些街巷的地名中看到它们的影子。

摘自《浙江文史记忆丛书——海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