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叶维肖 通讯员李晨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海曙共有3项成果上榜,均获得二等奖荣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最高奖,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每四年评审一次,特等奖需由国务院审批。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的获奖项目《指向儿童经验重构的行为课程跨时代探索》,是对历史成就的一次继承和创新。1918年,幼教泰斗张雪门先生创立了“行为课程”,该园在继承张雪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历经20余年的探索,明晰了“生活是课程根基、行为是课程主线、经验是课程归宿”的课程理论框架,主张让儿童直接面对生活,在真实情境中经历与体验,发展儿童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
该成果绘制了指向儿童完整发展的经验图谱,梳理了识别分析儿童经验水平的五阶量表,探索以经验评估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型,形成“问题与场景互为、问题五环式探究、时空三开放”等指向儿童经验重构的变革方式,拓展了“经验整合”式家园协同的生态支持系统,首创性构建了“三园三制”的课程区域推广模式。
而《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教学十年实践》成果历时十余年,实现了同类研究领域的三大创新:确立了小学语文思维发展的层级目标,提出了小学语文可视化教学的思维发展路径与策略,明晰了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教学图示的运用范畴。成果辐射全国:团队主要成员受邀进行国家级专题讲座、课堂展示300多场,直播20余次。
据统计,成果被多省同行撰文引用,《中国教师报》《头条:名师视界》《小学语文教师》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专著《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用思维导图教语文》,丛书《用思维导图学语文》等共计14本书相继出版。《用思维导图学语文》获2019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十大好书”奖。
《培养创新小玩家:玩创相融的小学创新教育十四年探索》项目来自广济中心小学,该校依据小学生“爱玩、好奇”的天性,以“玩创相融”为路径,历经十四年探索,梳理了“学术挑战、世界话题、角色代入、生活问题”等活动模型,形成了普及型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多梯度课程,建立了玩创学习机制,构建了进阶式多元评价,与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共建了创新教育联盟。
据悉,几十个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全国创客大赛特等奖,学校获“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浙江省STEAM教育典型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相关成果面向新疆库车、贵州贞丰、陕西延安、浙江丽水等地区推广,国际、国内百余批创新教育参访团前来学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