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3M130259282T/2023-85140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气象局 | 发文日期: | 2023-07-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上半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全面落实省、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和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海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气象力量。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3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不断提升气象保障能力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5月,市政府召开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局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切实加强贯彻落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全力以赴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区气温偏高、冷暖起伏大,高温天气早而强,降水偏少偏弱,历经1月雨雪冰冻、2月连阴雨和非典型梅雨等灾害性天气。我局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切实开展“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的五段式“梯次化”服务,不断提高分级“叫应”发布能力。有序开展五一、清明、端午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春运、高考等专题气象服务,做好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中东欧博览会系列等重大活动专题气象服务。今年以来发布决策短信287条次、72万余条。发布气象决策材料共128期,发布更新预警信号34次。
(二)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积极谋划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加快推进X波段相控阵雷达建设,新建李家坑自动气象站,不断优化完善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谋划宁波市自然博物公园生态气象监测站建设。开展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本地化释用,开发区智能网格预报订正系统1.0,提供辖区72 小时降水气温预报服务产品,为有效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科研项目提升能力。2人赴宁波市气象局挂职交流;组队参加全市气象监测预警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佳绩,2人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并包揽强对流预报单项第一、第二。今年两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成功申报1项省局青年科技项目。根据招聘计划,今年将引进1名博士,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三)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 提升气象服务共同富裕能力
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编写水稻气象服务手册,为水稻气象服务建立系统性理论支撑。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在早稻育秧移栽期、小麦收割期等关键农事节点和重大天气过程时开展联合会商,指导农业生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海曙气象服务助力水稻每亩种植成本减少43元,每亩收益提高47元,水稻气象服务工作满意度达98%。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充分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积极推行“1+N”为农气象服务模式,开展茶叶、贝母、樱花等特色农业专题服务。联合省气候中心、区农技站首次向茶农发布茶叶开采期预报,与茶农大规模开采时间吻合。精细服务3月上旬茶叶霜冻害,帮助茶农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损失。浙贝母服务开启新篇章,制定服务计划,加强与市生态气象中心、区农业农村局会商研判,通过内参、微信等形式开展直通式服务。连续五年发布杖锡樱花花期预测,并在海曙气象公众号首推 “云上赏樱”专栏,助力美丽经济发展。助力集士港深溪村“气候避暑胜地”“气候康养乡村”及章水李家坑村“乡村氧吧”申报。
今年以来与区农技站联合会商23次,发布专题材料23期,决策短信23条次约1万条,受益农户400余户。
(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持续推动科普宣传多元发展
积极开展部门合作,加强与应急管理、国土、水利等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健全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按照早部署早实现全覆盖的目标,组织35个村(社区)申报创建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与区社会治理中心推进“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联合发文将气象灾害防御有关事项纳入全科网格事务管理。联合区应急局召开气象信息员专题培训。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区自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报告。
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公众防御气象灾害意识。联合天一阁·月湖景区开展科普进广场活动。在龙三村农耕气象科普馆,围绕24节气开展科普活动。多次开展面向学生、防汛防台责任人、防雷重点单位责任人等的讲座培训,累计科普进校园14次、进广场3次、进社区1次,制作科普短视频1部。
(五)深化服务监管融合并举 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依托“互联网+监管”服务平台开展掌上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进基层气象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减证便民”改革,推进掌上“一端通办”,气象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网上办结率100%,主动评价好评率100%。面向窗口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制作发放政务服务卡,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切实加强防雷安全和气球升放监管。通过双随机、专项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的形式检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20家、防雷检测公司1家、升放气球单位1家,发现防雷安全隐患10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开展防雷安全培训1次,推动防雷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做好一企一档工作,防雷安全风险码应用率实现100%。依据机场净空保护区划定辖区禁止升放气球区域并严格落实,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模式。
(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根基 积极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三比三拼三焕新”行动。
坚定不移讲政治,理论武装不止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印发《党组工作要点》等文件。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按照“党组中心组带头学、党支部领学、党员自学、青年研讨学”模式形成有层次、立体化的学习机制。开展大讨论3次,书记上党课2次,上报 “锋领月读”读后感4篇,参加市局二十大知识竞赛1次。
坚定不移强组织,提升廉洁渗透力。获评区文明单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规范开展党员发展工作, 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行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开展项目建设、为农服务、党建等调研30余次。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月、党风廉政教育月系列活动,上廉政党课1次,正风肃纪检查4次,纪检工作月报6期,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次。
坚定不移促融合,党群共建凝合力。持续深化“天一云霞”党建服务品牌,1课题获区机关党建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与市局机关支部、民革海曙一支部、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加强学习交流、阵地联建,联合开展党日活动3次。通过文明志愿服务、慰问低收户等形式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出台我区贯彻落实意见,推动我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暴雨、强对流、雨雪冰冻等重要天气过程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创新提质年”行动,积极推动X波段雷达和生态气象监测站点建设,谋划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本地化应用研究。
(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气象服务,组织做好夏收夏种、冬收冬种等关键农时气象服务。推行“1+N”为农服务模式,基于贝母、草莓等特色农作物,做好分作物、分灾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加强部门联动,完善联合会商、联合预警、预警响应、叫应等应急联动机制,强化中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灾害预警。推进创建35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深化“网格+气象”, 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深层次融入社会治理工作。
(三)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加强部门联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优化气象行政审批服务规范流程,提升气象“整体智治”水平。加强三色防雷安全风险码的推广应用,通过“互联网+监管”和掌上执法平台 “双随机,一公开”加强防雷安全和升放气球检查。
(四)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三比三拼三焕新”行动,继续深化“天一云霞”党建服务品牌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和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