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9462270/2023-80148 | 组配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3-05-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俞红霞代表:
您在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接此建议后,局党委非常重视,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调研、商讨对策。现将相关工作情况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面对疫情过后严峻的经济形势,“地摊经济”是恢复经济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从现实角度,地摊经济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市民消费,缓解就业压力,稳定保障民生。从环境角度,地摊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烟火气”,营造富有活力和亲和力的市容环境。从大局角度,地摊经济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润滑剂”。为规范设摊经营活动,打造整洁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地摊经济模式,结合我区实际,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现状:
1、日新街商户已经放开外摆。2022年日新街进行改造,宁波城市广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签订了承诺书,明确日新街改造提升后的管理责任:①负责加强外摆区域、以及其他红线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②配合做好非机动车位划线和非机动车后续管理;③加强商圈秩序管理,引导商家不随意占道、堆放杂物等,确保日新街区域行人通行有序。
2、大沙泥街恒一广场在开业期间,已经协调解决了外摆的问题,但是因为效益不好,业主没有全面组织实施。
3、全力支持商圈、广场、街区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促销活动(经营主体和属地政府提出临时促销活动)。如天一银泰东门不定期设置化妆品快闪店,南塘老街2020年以来多次开展夏季夜市、后备箱市集,东渡路步行街2022年8月举办夜生活节,海曙印象城2022年7月举办后备箱市集,高鑫广场2022年9月联合周边商圈举办综合性市集等等。
二、当前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海曙区商务局工作开展情况
自2020年出台《海曙区夜间经济发展实施办法》以来,我们以宁波夜间经济先行区建设为目标,通过“夜海曙”地标塑造、古城畅游、集市重展、书香品味、美食专享等八大工程,发展夜间购物、美食、娱乐、旅游、文化、体育等六大业态,打造知名度高的“夜海曙”品牌,成功打造天一广场、南塘老街、东渡路等一批夜经济IP和网红打卡地,天一广场、南塘老街获评宁波最受欢迎的十佳夜间消费地标。依托夜坐标、夜间经济特色街区载体,积极承办2022宁波购物节开幕式,接连举办海曙区购车节、甬城夜购活动、“潮回东渡路”夜生活节、宁波动漫文化节等夜间主题活动,我区夜间消费氛围进一步激发。
在疫情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培育消费新动能、拉动消费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大夜间经济政策支持。持续出台夜间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夜间经济品牌或者专场活动,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推动夜间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夜间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整合我区商圈资源,深化打造天一广场、南塘老街两大夜坐标,持续推动天一、和义改造提升,创新打造月湖盛园、南站里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鼓励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大力提升夜间经济消费品质。
三是丰富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发展夜间经济的能动性,扩大夜间经济的参与面、受众面,引导商圈开展经营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商户开放街区外摆,扩增活动空间。
(二)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包容审慎。建立容错机制,对发现问题以督促整改、消除隐患为目的,对轻微违法行为采取主动指导、及时纠正、免于处罚的措施,灵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监管方式,主动为摊点经营者提供“容错支持”,最大限度地保障摊点的日常经营活动。
二是坚持安全为先。我局将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地摊餐饮商户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管理,督促提示沿街餐饮店提高食品安全主体意识,严格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及环境卫生清理;严格把控食品及原料的进货渠道,严格把握食品制作全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
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加大12345投诉举报热线宣传力度,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通过12345热线、现场受理处理消费投诉举报等渠道,建立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的机制,及时解决地摊区域内质量、价格、计量等消费纠纷,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凡诉必复、凡复必果”,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曙分局工作开展情况
“地摊经济”发展涉及城市管理方方面面。建议加强引导,下一步与商业布局相结合,一体化管理。我局将积极协助做好配合工作,在项目审批中充分考虑地块公共开放空间与沿街商业空间关系等,为城市增彩。
三、下阶段工作
(一)规范开放
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上,一放而乱。坚持在维持城市秩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规范管理。
严管区域:中山路全线,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医院周边,学校周边,交通场站周边,文保单位周边,以及其他相关主管单位认为不适合放开的点位周边。
限时开放区域:农贸市场周边,商贸综合体周边,商场超市周边,社区周边;
引导区域:设立村镇级自产自销集散点。
(二)规范管理
1、商超、广场、综合体红线范围内,由主体单位根据需求,由商务局牵头,统一规划,规范管理。
2、属地政府根据相关需求,划定特定区域,规定经营时间,明确经营业态,逐步放开。
3、城乡结合部的断头路、交通压力较轻的非主要路段,划定区域,打造“摆摊+直播”模式的“后备箱经济”。
4、各镇乡设立自产自销集散点,根据季节,设立特色产品销售点。
5、以美食节的形式,安排特定区域开放夜宵摊点。
(三)规范实施
1、各属地政府应按照“不影响消防安全、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兼顾,与实体店铺互相补充、良性互动。对设置的地摊经营区要进行功能化细分,纳入网格化管理,指导摊主按规定的范围、时段和业态品类进行地摊经营。
2、针对地摊经济要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细化标准要求,保证真正的底层困难群众获得经营的机会。社区对辖区内的失业无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调查登记,摸清人数和经济状况,收集梳理后属地政府,会同相关部门充分研究,按照划定的摊区数量,优先安置辖区内失业无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确保最好的位置给最需要的人。确保地摊经济优先解决生活困难人员的灵活就业问题和生活保障问题,切实发挥地摊经济的救济作用。
3、结合“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监督检查,做到规范管理。严格“三限、三有、三控”管理,即“限时间、限地点、限规模”经营,“有垃圾分类收容器、防渗漏地垫、经营许可证”,“控噪音、油烟、安全隐患”,引导经营者签订临时经营承诺书,书面承诺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做好摊区的环境卫生,加强清扫保洁力度,确保日产日清,营造干净卫生的经营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把好地摊商品的质量关和食品的安全关。交通、公安交警部门要疏通摊区周边交通秩序,避免拥堵;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油烟、燃气巡查;公安部门加强噪音扰民,处理好各类居民投诉。
4、退出机制。根据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城市规划调整及其他工作需要,需临时取缔地摊经营,地摊经营者要无条件配合,根据地摊经营者的诚信档案,取缔欺诈消费者、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5、服从行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做到收放自如。加强业态管理,严格管控夜宵摊点的开放;农贸市场周边不建议设立自产自销点和从事跟市场相关的产品销售许可。
(四)放开地摊经济可能带来的治理难题
1、质量维权问题。地摊经济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强,商品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商贩为追求更大的眼前利益而欺骗消费者,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经营餐饮地摊的摊主大多没有健康证,售卖食品并未经过检验检测,安全性难以保障。使用劣质油原料污染,包装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从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无法索赔或更换,缺少投诉证据,维权困难,市场监管部门也无有效措施对流动性强的摊贩进行追究。
2、环境卫生问题。地摊经济易滋生诸多城市管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垃圾、油污污染环境;堵塞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噪音、油烟扰民,影响地摊周边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
3、矛盾冲突问题。由于地摊经济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不同摊贩的经营位置和边界较为模糊,摊贩的法律意识淡薄,与地摊经济相关的纠纷与冲突也会不断上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势位置的稀缺,造成摊贩和摊贩之间存在抢地盘抢生意的冲突;二是摊贩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用暴力抵抗执法,侵害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三是地摊摊贩和实体店铺商家的冲突;四是摊贩和顾客之间因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欺诈销售等而产生的维权相关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为社会治安增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极易引发暴力事件。
宁波市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年5月25日
(联系人:费宁龙,电话:87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