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海曙资讯部门动态

海曙“小修小补”圈出城市便民空间

发布时间: 2023-03-06 08:43:27   浏览次数:      来源: 区商务局    

3月3日一早,家住江北区双东坊的市民周阿姨挎着包,拎了一个坏损的烧水壶出了门。年逾古稀的她搭乘公交车,一路辗转了约半个小时后,她来到了位于海曙区西门街道的高塘菜场。走进菜场大门后,她熟门熟路地右转,径直向一排便民服务维修摊位走去,这里正是她此行的“目的地”。在将烧水壶“托付”给电器修理摊的李久华后,周阿姨又走进相邻的裁缝店,向店主宋晓英询问衣物修补事宜。

这样的场景,在高塘菜场内时常可以看到。去年11月,重新打造后的“老底子菜市场”高塘菜场投入运营,在对标五星级农贸市场标准的同时,还结合当下市民“小修小补”的实际需求,成为功能复合型邻里中心,其中“小修小补”便是重要一环。“我们在打造之初,就将便民服务功能纳入规划,通过集中整合社会零散便民服务资源,为其专门提供固定的场所,租金方面低于一般市场价,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助力市容市貌提升。”海曙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看到,目前高塘菜场里共有家电维修、衣物修补、理发三类便民服务摊位,均各自有店铺门面,面积10至20平方米不等。上午9点不到,便已有客人上门,均为老年人。而除却从外招引而来的理发店,家电维修和衣物修补的“掌门人”都是年届花甲且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老手艺人”,此前店铺便设在高塘菜场的外围。

“小修小补”虽不起眼,却是居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过去,在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改衣服、补鞋子、配钥匙、修雨伞的小摊小店;而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街道愈发干净,基建日益完善,而此类身边的修修补补服务却逐渐鲜见踪迹,似乎正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然而事实上,在当下,不仅中老年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一些年轻人亦然。

推动“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补齐市民生活中的“微量元素”,是直面现实需求的服务精细化之举,能让城市更有人情味、烟火气。近年来,海曙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其中,化“零”为“整”打造城市“便民风景线”便是海曙的有效实践之一。

在石碶街道华盛菜场门口的“上街沿”中部位置,也有这样一处涵盖配钥匙、改衣服、修皮鞋等“基本款”服务项目的便民服务集中点,然而在此之前,这些服务项目均分散于菜场周边,虽然即修即取、价格公道,但既影响环境整洁,也存在乱拉电线等安全隐患。2020年9月,石碶街道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石碶中队对该处进行化规划改造,整体采用格子间形式布局打造,同时周围挡板上,除写有“便民服务点”字样外,还贴心注明编号、服务内容、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既干净整洁,又一目了然,颇得居民好评。

当然,“小修小补”的受众群体并不局限于中老年群体,事实上,年轻群体也有着一定的需求。“虽然现在市面上买衣服很方便,但老年人的棉毛衫裤、专用短裤等还是裁缝店专门定做更舒服。年轻人其实也有这方面需求,比如改裤脚、修拉链、改腰围等,让自己穿着更合身、更精神。”宋晓英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说。

万物互联时代,或许可为内秀于街巷里的“小修小补”提供亮相的广阔平台。记者同时也注意到,近年来,不少传统裁缝店的身影活跃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其中既有裁缝店开通的个人账号,也有年轻人的“探店”实用分享,其中部分成为“网红”店铺,在引领“怀旧新时尚”的同时,也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线上线下订单。其中,以凭借精湛的缝补技术在网上声名大噪的“济南张师傅绣花店”为例,其小红书账号粉丝有5.1万,而其抖音账号粉丝则达50万,抖音置顶视频的点赞量为21.7万。

上午10点,在车水马龙的开明街头,在此摆摊缝补30余年的章阿姨接单、交单忙得不可开交。当听闻记者有修补衣服的需求时,她立即掏出手机亮出微信二维码,热情地说:“来,你扫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