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提案议案

索引号: 002945972/2023-47238 组配分类: 提案议案
发布机构: 江厦街道 发文日期: 2023-03-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连续多年快速增加,已成为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已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建议如下。

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一)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也在加速度地产生。如快递、外卖等行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包装垃圾数量大幅增加;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造成了大量的电子垃圾,每年10月14日更是被命名为国际电子垃圾日;一些快时尚服装品牌在引领潮流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服装垃圾。垃圾的大量产出、随意丢弃、简单堆放与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的污染和侵蚀,进而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二)垃圾分类是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抓手

垃圾分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十四五规划更是强调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回收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一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公斤的柴油,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一吨易拉罐熔化可少采20吨铝矿,厨余垃圾变为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风险,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可以回收热能资源,最终极大的减少垃圾填埋量,大大的节约填埋场地。

(三)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在为环境保护和再生资源利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20亿吨,对环境和生态就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预计全球垃圾量2030年将达到25.9亿吨,2050年将达到34亿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据统计,我国2020年和2021年的生活垃圾产量分别为2.35亿吨和2.71亿吨,约占全球年生活垃圾生产量的十分之一,近两年年增长率为15%。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同时能够使得公众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困难

(一)垃圾分类任务日益艰巨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生产和积累逐年增加,给垃圾分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80多万亩,且占地量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0多座城市,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环带的包围之中,1/4的城市已经无地可填。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城镇人均1.18千克/天的垃圾产生量计算,中国城镇垃圾产生量将达到4.21亿吨/年,若按未来城镇化率达到80%计算,未来中国城镇垃圾产生量将达到4.91亿吨/年。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垃圾分类正是破解困境的最佳途径。

(二)垃圾分类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我国垃圾分类由点到面,逐步启动,2000年开始在8个重点城市试点垃圾分类,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启动垃圾分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虽然政府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但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主动性较差,多年混合投放垃圾的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常识不足,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后端各类资源化利用处理困难。垃圾分类监管成本较高,主要依靠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管理人员,在人力不可及的地方垃圾混装和随意丢弃的现象依然频发。

(三)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尚待提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我国城市垃圾生产现状相比,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能力和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和堆放简易处理4种。2020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为2.35亿吨,无害化处理量2.34万吨,占比接近100%,其中:焚烧处理量约占62.3%,填埋处理量约占33.1%,焚烧正式超过填埋成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主流方式。按照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焚烧产能需达80万吨/日,行业将继续保持4%的复合增速。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

(一)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严格的约束法律制度体系。以日本为例,有顶层设计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中观层面有《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位于基层的有废弃物处理、食品回收、家电回收等一系列细则。在德国,各种垃圾都被严格分类,尤其是对生活垃圾的严格分类,已经成为展现德国人严谨细致的代表性案例。二是加强违法违规执行力度。规矩好定,关键在于执行。以日本为例,不分类垃圾行为是违法行为,丢错的垃圾会返还家中,若被投诉会补罚款,严重的还会承担刑事责任。德国采用“连坐式” 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比利时,如果居民违反了垃圾分类规定,就需要缴纳高额罚款。

(二)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

一是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官媒、舆论、社区等平台,采取视频、宣传手册、标识等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唤起社会公众自我反省,普及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将垃圾分类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等必修课,让环保理念从家庭垃圾分类开始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及垃圾分类理念,掌握正确分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二是强化垃圾分类指导。印发垃圾分类手册,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定期修订。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集中投放,严格规定丢垃圾时间,单独制定分类垃圾收集日历,不断深化垃圾源头减量措施,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清运车辆的升级改造,防止先分后混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质效

一是加强垃圾源头减量。推行垃圾分类,都属于事后补救措施,垃圾分类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从源头控制垃圾的产生。如果能从产生垃圾的源头来减少或杜绝垃圾的产生,我们后续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如在生产环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推行净菜上市,倡导绿色消费等等,从源头解决垃圾过量产生的问题。二是完善垃圾分类流程。实行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垃圾产生量,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和焚烧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要以垃圾强制分类为契机,不断完善中端垃圾清运和未端垃圾处理,建立分类运输体系,使居民源头分类与末端处理充分接轨,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建设有综合处理能力的垃圾处理厂,稳步推进垃圾焚烧等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