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2330499/2023-86738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3-12-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3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12-26 15:40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李栽正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海曙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海曙区十二届大人二次会议上提交的第239号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海曙区全民健身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方面,2017—2022年,全区新建乡镇文体中心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3个、体育公园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个、小康体育提升村40个,百姓健身房49个,提升登山健身步道200多公里;完成环浙步道主线海曙段改造提升工作;建设姚丰极限运动主题公园、广安棒垒球公园、宁波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室内游泳馆等“金边银角”改造工程。

重点工程方面,海曙区全民健身中心和绿动海曙(嵌入式文体空间)项目全面启动。海曙区全民健身中心上半年已完成建设需求制定,目前正在进行方案比选工作,绿动海曙(嵌入式文体空间)排摸面积400平方米以上,净高4米以上的闲置空间用于项目建设,上半年已初步选定古林机场路与环城南路立交桥下和段塘2个地块,目前正在方案设计中,预计两个项目年内均开工建设。谋划海曙潮流体育体验中心和宁波体育公园项目,今年推进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概念建设方案。

未来通过登山(健身)步道提升,体育公园、村级全民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以及百姓健身房基层体育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实现“10分钟健身圈”等点、线、面三级全覆盖,使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宁波体育公园项目等重大项目谋划,补齐我区没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短板。至2025年争取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达3.0平方米以上。

二是提高设施管理水平。目前,宁波市就新建小区配套体育用房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宁波市新建住宅区室内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新建小区体育配套用房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我区出台的《海曙区全民健身条例》(2021—2025年)也明确提出要严格履行宁波市住宅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办法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制定我区新建住宅区室内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目前公建体育运动场地实行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小区自治模式,如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百姓健身房由社区居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第二种为公建民营模式,如望春街道三江百姓健身房、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百姓健身房由政府配套投入基础体育设施,运营阶段由第三方公司做管理,收费按照省市要求,不高于500元1年的标准执行;第三种为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如段塘街道文体中心百姓健身房与街道图书馆、会客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捆绑,由街道文化站负责管理、维护;接下来我们还在逐步探讨由国投公司整体打包运作的模式,来进一步盘活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三是加强体育数字赋能。全面推行公共体育“一站式”服务应用。一是建设智能化设施。今年上半年,在青林湾南岸沿江公园建设完成14件二代智能健身路径,下半年将在南门街道布局继续投入建设二代智能健身路径。二是推广智慧化门禁。在城区百姓健身房,推行智慧化门禁、人流量系统,市民通过刷脸进入健身房进行健身,后台实时掌握健身房人流数据,及时做出预警反应,保障健身房内人员空间舒适度。三是接入浙里办平台。完成全区基层体育设施及时接入到浙里办——浙里健身的平台内,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预约订票、一键导航等服务。

四是开展全民健身指导。社体履职方面。目前,我区按照常住人口的2.3‰的比例配备245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今年已在浙里办——浙里健身中线上履职开课85271次课程,累计报名人数82000人次。队伍建设方面,举办轮滑、太极拳、健身气功等7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提高培训班,培训人次达400余人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技能。基层体育委员方面,开展全区推广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设立基层体育委员工作区级总站,17个乡镇街道设基层体育委员分站,271个行政村(社区)配置1名基层体育委员负责辖区内的体育工作。“体卫融合”方面,不断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科学健身指导在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体卫融合”专业队伍建设。2023年由卫健部门主办,与体育部门联合,针对社区、学校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培训,培训人数300人。

以上是我们对您建议的回复,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