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最破难”——零星房屋管理②丨月湖游河小区:“信托制管理”补足管理空白

“小管家”管“大家庭”
“五最破难”——零星房屋管理②|月湖游河小区:“信托制管理”补足管理空白
全媒体记者王禹 通讯员逯林威
年近30“高龄”、零星4幢房屋、常住人口只有523人、无停车位,月湖街道游河小区身上的这几个标签,让众多物业公司望而却步。然而,随着物业自治的深入,居民却主动掏腰包,这个转变是如何实现的?
迎凤社区党委书记蒋玲爱道出原委:党建引领成立红色管家队伍,引进信托制管理模式补足管理空白。“这就破解了居民自治面临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三大难题。”
那么何为“信托制管理模式”呢?蒋玲爱解释:“基于信托,在小区治理体系中,党建引领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义(信用与道义)关系,秉持信义精神、遵守信义义务的互动合作过程。”新模式根据游河小区实际,酌情修改,红色管家每年向居民预收综合服务费,统一纳入业委会财务账户管理,再引进第三方公司承揽小区维修事务,指定专人负责公共设施巡查维护、维修、疏通等,费用按实际支出结算。
蒋玲爱介绍,综合服务费根据往年小区公共设施维护支出费用精准测算,确定收支计划和服务内容后,每年每户预收200元,费用包含了公共电费50元、公共设施维护90元、生活垃圾清运费60元,管家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引进的第三方公司也由居民一致通过,在设施维修费用等方面严格落实政府参考价格。今年3月,游河小区业委会与第三方公司成功签订《游河小区维修承揽合同》,期限一年,正式开启游河小区“信托制管理新模式”。
“以前只收60元垃圾清运费,现在要预收200元,许多居民都不能理解,管家一遍遍给我们解释交多少钱、做哪些事、享受什么管理和服务,大家厘清优劣后也都非常支持。”居民侯景萍回忆起模式推广之初,不禁有些自豪,经过连续2个月的走访告知,4次管家协调会议,大家总算啃下了硬骨头。目前,费用预收率达到了85%以上,空户折后收取率达80%以上。
翻开红色管家“信托制管理”台账,管家人员分工表、值班表、费用支出明细表、物品出入单、工程维修登记表等清晰明了,几本薄薄的台账总结了红色管家与“信托制管理”的工作优势,也见证了个人车棚独立电表、楼道照明灯、共享助手房、邻里互助中心等设施在游河小区的安装过程。
“以前楼道里的灯一坏就是好几个月,也没人修,公共天沟也常堵住。现在第三方能安排专人检修、疏通,犄角旮旯的小事儿都处理到位了。”自从引进“信托制管理模式”,小区有了较大改变,游河小区居民侯景萍是赞不绝口。
如今,在街道的支持下,小区还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绿化升级、墙面彩绘、立牌安装等项目逐一落地。引用长城造型象征居民团结的花墙、表达爱国情怀的“别院赞歌”、写有“向着幸福出发一直前行”的指引牌......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庭”里的热心居民纷纷走出小门,在小区网红打卡点定格四季风景,更可贵的是管家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小管家’补足了无物业的不便,小区内部管理有序。‘信托制管理’填补了各类公用设施维修的资金空缺,定期公示小区管理财务收支明细表得到居民支持。”月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继续深化“信托制管理”游河做法,在多方参与中激活社区共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