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禹 张昊桦 通讯员刘宵盈
个体工商户,又称个体户,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他们活跃在经济一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满足基本生活的市场小贩、门口便利店,到现在提升品质生活的带货主播、家庭农场、特色餐饮等,都少不了个体户的身影。
据统计,今年1-9月,海曙区新设个体工商户9555户,资金数额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和增长8.81%,新设行业排前3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数据的背后,我们看到个体户抓机遇、迎挑战,寻找创意新路子的转型发展。
在较大的生存压力、较少的计划经济束缚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的大背景下,海曙涌现出一批有想法、有创意、能坚持、敢突破的个体户,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传承文化薪火,延伸服务触角、引领时代潮流,积极寻找突破口。
【“新模式+新技术” 农场也能走出产业链】
“最近卖的比较好的花束以蓝色、橙色为主,送客户、送朋友都非常适合。”在直播平台上,晶晶家庭农场负责人正在介绍自家新推出的花艺产品,夫妻档农创团队扩大到一家四口齐上阵。
几年前,自幼喜欢花草的魏晶晶和丈夫胡加琦在集士港镇万众村包下10亩地,搭上保温大棚,种起了百合、向日癸等鲜花。来晶晶家庭农场订购鲜花的顾客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魏晶晶的产品品质好,并且价格十分优惠。农场主理人魏晶晶说,今年,她喊来了在外地打工的小儿子胡天马,鼓励他学习花艺,并在5月推出了包装花束系列产品。
从田间成长,到冷库保存,再到对外销售,晶晶家庭农场鲜花种植销售产业链逐渐规模化。两个10多平米的冷库,一边是种子保存区,一边是鲜花保鲜区。“通过温度调控,我们可以实现想让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就能什么时候发芽,接下来我们要大批量种植向日葵,为节前销售做好准备。”魏晶晶说,别看现在只装了半个冷库,几周前已完成下半年第一批百合播种,农场将迎来下半年大规模种植时期。
而在冷库外,10亩标准大棚的改造已接近尾声,这是为了农场开展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以后浇水、开棚都是自动化了,播种也基本实现机械化。”看着即将投入使用的标准大棚,魏晶晶满眼自豪。
目前,晶晶家庭农场已有60亩土地,种植品种有百合、向日葵、郁金香、风信子等20多个品种,盆栽有绿萝、发财树、幸福树等,花束、花篮还新增了进口玫瑰、绿毛球、小雏菊等品类,广受欢迎。
“今年销售额大幅度提升,用好技术手段,适应新发展模式,保证了销售量,也提升了产品品质,对未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看好。”胡天马说。
【文旅走出“+”模式 文化传承守住老底子味道】
在热闹的南塘老街中,夹杂着一家闹中有静的“宁波菜博物馆”。这里从原材料到食谱,从“干饭”专用工具,到“干饭”场所一应俱全,是“干饭人”了解宁波特色不可错过的一个地方。考虑博物馆的长远发展,负责人走出了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道路——借博物馆之名推传统餐饮美食。
宁波菜博物馆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各种藏品600多件,是浙江省首家正式核准的市级民办地方菜博物馆。依托博物馆,宁波海曙甬邸餐饮店应运而生。目前,与博物馆配套的餐饮消费还在加紧准备中。
“文化传承能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是吸引人的手段,也能为个体品牌赋能,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深挖文化。”宁波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李阳辉介绍,老底子宁波菜非常常见,但游客熟知的主要是海鲜。针对这一现象,李阳辉带领团队不断寻找最本真的老底子味道,想要在广为流行的泥螺、油焖笋、蟹炒年糕等特色菜中,为三鲜暖锅、萝卜油灯等鲜被传承的菜品找到推广出路。
“深挖传统是赋能方式,放下眼前利益才能为品牌带来更高商业价值。”据介绍,目前海曙甬邸餐饮店已汇集7位有餐饮技术与管理能力的老底子餐饮师傅,其中多名师傅研究宁波老底子特色菜已30余年。他们一边融合民间力量收集食谱,丰富博物馆藏品,借助南塘老街文旅发展平台,树立具有标杆意义的城市文化示范窗口;一边研究、创新宁波菜,加大力度寻找老底子味道,根据口味习惯跟进时代流行,找到可推广的其他特色菜,补充不同类型菜品的市场竞争。
“很惊讶在闹市区里还有这样一家免费博物馆,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宁波菜。”游客陈先生说,他是跟随网友的旅游攻略找来,他决定等配套菜品推出,一定要来尝一尝。
文旅融合发展不再满足简单“1+1”模式,深度挖掘“+”内涵,将宁波特色全方面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老底子魅力,提升宁波“文化归属感”,也让品牌走得更远。
【引“源头活水” 找准创新转型突破口】
个体户在发展全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与技术难题,忻志伟创业指导工作室负责人忻志伟认为,这两者并非难以解决,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做什么”,即创业项目的选择。
他建议,在校大学生应学会创新创业思维,主动发现社会问题,利用好在校导师或学校提供的试创业机会,也可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化赛事,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已毕业且想要自主创业的年轻人,首先应放大格局,从盈利思维向服务大众转变,将政策文件与热门话题结合,适应当代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例如当下流行的国潮产品,就是集创新思维、异业联盟、当下热点等为一体,有了发展思路,技术和资金才能聚拢过来。”忻志伟说。
有了想法,还需要有一串行动的脚步。忻志伟介绍,技术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解决,而资金还需要创业者们积极走出办公室,通过政府政策及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去获取低成本的创业资金。同时,通过创业指导工作室、学校的创业讲堂、各类型博览会、政府政策宣导会等渠道,主动参与社交,将高端模仿变为适合当地发展的改良对策,走“先抄再超”的发展模式。
当然,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包容和政策引导,忻志伟提出,政府部门应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整合政策文件,开展针对性强、发展链条全的个体工商户帮扶活动。
今年8月,浙江省首发《浙江个体经济发展白皮书》,部署落实促进发展个体经济各项举措,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助力个体工商户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信贷水平。
9月,海曙区18家市区两级诚信个体工商户获得纯信用也可授信贷款资金的资格,个体工商户“点信成金”的愿望得以实现。10月18日,海曙区市场监管局推出全省首个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海个贷”信贷产品。
在技术支持和政府助推下,省级“新兴”类个体工商户、“知名”类个体工商户、“最美浙江人·最美个体劳动者”等荣誉纷纷向个体工商户抛来橄榄枝。未来,个体工商户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适应当下是每一位有志者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