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699663X/2023-73835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发文日期: 2023-10-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10-18 16:55 来源:区人社局 浏览次数:

陆波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集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人才是我区打造卓越城区,引领建设“海曙·创造美好品质”的重要力量。海曙区历来高度重视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这一庞大群体的招引与服务工作,重点作了如下工作:

  一、搭建线上线下同步的立体多维引才网络

  为满足海曙吸纳各类人才、助推海曙经济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我区于2021年成立海曙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海曙区纯公益性线下人力资源交流平台,海曙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五定期举办一场招聘会,截止目前已举办各类招聘会超百场,参会企业上千家,求职人员近万人,对接成功率3成以上。市场服务辐射范围涉及全区,为区内企业日常人才需求提供重要保障。

  线上同步开发“海曙云智汇”云招聘小程序、宁波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举办“百万大学生进校园”活动。“海曙云智汇”可通过以下三个功能实现有效的人才资源共享:一是用人单位、求职者、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多方数据实时交互;二是共享海曙区人才资源数据库;三是依托平台,掌握全区人力资源需求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我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宁波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与宁波人才网信息数据互通,以线上报名、登记平台为基础,实现招聘会信息登记,招聘人才报名等功能。海曙区已通过该平台完成包括2023年毕业生洽谈会等五次大型招聘会的报名登记工作,累计超过150家企业参与报名。“百万大学生进校园”活动,目前我区企业已在该平台上发布15000余个岗位。

  二、培育就业实践一体的就业实践引才基地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培育、打造适合海曙企业的就业实践基地,使之成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试金石”、企业延揽人才的“大本营”。目前,全区共有103家大学生就业实践(示范)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基地2家,市级实践(示范)基地32家,就业实践基地规模居全市前列,2022年提供见习岗位超2000个。同时注重加强就业实践基地的政策扶持,一是对接收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甬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含技师学院毕业学年学生)、甬籍16至24岁未就业且登记失业青年见习的我区就业实践基地发放就业见习补贴。二是在市级大学生就业实践示范基地每年3万元补贴的基础上,我区对年度新认定的区级就业实践基地给予每家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

  三、打造工作住宿并举的人才综合服务驿站

  近年来,海曙区人才安居工作紧紧围绕上级工作要求,结合海曙实际,积极解决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安居需求,努力实现人才住有所居。人才安居主要采用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置两种方式,货币补贴主要包括青年人才的安居补助、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实物配置包括提供出租型、出售型人才安居用房。此外,海曙区青年人才驿站为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来甬求职,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床位。

  货币补贴方面,为有效减少高校毕业生生活成本,海曙区出台多项安居政策,一是应届大学本科生、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生活安居补助,给予2020年1月1日后毕业并来海曙自主创业或来海曙企业就业且缴纳社保的海内外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生或35周岁以下海内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万元和4万元的补助;二是基础人才购房补贴,自2018年8月12日起,毕业十年内、取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且申报时在甬就业创业的基础人才,在宁波大市范围内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按规定享受购房总额2%的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8万元。三是青年人才租房补贴,在我区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部省属高校院所、其他用人单位工作和灵活就业的人才,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租房补贴,最长发放3年。

  实物配置方面,依据《关于深化实施海内外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百创汇海计划”的意见》(海党办〔2018〕10号)文件精神,对入选的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租赁区级人才公寓,一般租期不超过3年,并可享受相应的安家补助和购房补贴。目前共有南站人才公寓72套、海欣佳园人才公寓230套、新芝源境府人才安居专用房293套,并提供海曙青年人才驿站,即大学生来海曙找工作期间,可享受青年人才驿站“七天零元一站式”服务,提供7天免费青年人才驿站入住,并可提供工位共享办公、就业窗口服务、创业培训交流、人力信息咨询等服务。目前,海曙区已挂牌火车站店、郎官驿店、好梦驿店3家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服务9200余人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大学生青年人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该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