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最破难”——零星房屋管理①丨藕缆桥村:从“散装”走向“整装”

2023-10-16

编者按:“老大难”零星房屋管理难题怎么破?自9月播发“记者观察”后,受到各方关注。

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五最党建”为引领,着力破解零星房屋管理优化难题。通过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构建与零星房屋规范管理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探索组建区域共治委员会,搭建起零星房屋优化行动的平台;出台《海曙区零星房屋管理优化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细化研究出“大物业”服务模式、“大带小”模式、党建引领自治模式等多种管理方式,提升全域物业服务覆盖率增速;通过物业协会党委带头倡议,串联起海曙物企力量,击破工作推进障碍;通过多维宣传,改变居民传统的住房管理理念,培育居民树立自己的房子需要自己维护保养的意识和物业消费意识,逐步引导居民融入到社会基层治理当中。

目前首批29个点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基层治理得到提升,零星房屋从“无人管”到“有人管”的“海曙经验”正在逐步具象。

共建“微自治”生态 探索物村合资新模式

“五最破难”——零星房屋管理①丨藕缆桥村:从“散装”走向“整装”

全媒体记者叶维肖 通讯员王微 黄妍楠

路面平整通行舒畅、绿化景观品质提升。日前,走进高桥镇藕缆桥村,整洁卫生、通行有序的村容面貌让记者眼前一亮。

而说起以前的藕缆桥村,大多村民首先想到的却是“散装”二字。紧临宁波市区,离市区中心仅1公里,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所处位置特殊,社会、经济、人口等问题交织,藕缆桥村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催生出一道复杂的治理难题。

26eebe99-6c3e-4d5a-9877-cfad63e780ccsize_w_1706_h_1280.jpg

改造前,路面坑坑洼洼,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随意停放。

“我们这个村户籍人口只有1105人,可加上了流动人口,村里人员有近2万人,高峰时段可达3.5万余人,1:20的人口倒挂比例,给村里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高桥镇藕缆桥村负责人坦言,该村人口密度高,商业形态多样化,商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问题较为突出,机动车乱穿乱窜、见缝插针等现象司空见惯,一句“早上出不去,晚上进不来”,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调侃。

从“散装”走向“整装”,关键得聚拢人心。

今年6月,由藕缆桥村村委会牵头,吸纳区域内村民、网格员、企业主、商铺商家、公寓楼经营方、租户等各群体代表,成立藕缆桥区域共治委员会,通过自治议事,深入营造“微自治”生态。

首先开刀的便是停车乱象。“我们多次与多家物业公司对接、论证,最终决定由亚太物业和藕缆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建立宁波亚太南岸物业公司,负责整个藕缆桥村域的管理,并持续探索建立健全物业服务管理各项体系和机制。”藕缆桥村负责人介绍,该物业公司于今年8月16日进驻,联合藕缆桥区域共治委员会,对于村道实施落闸管理,同时,充分挖掘闲置资源,新增停车位近500个,在部分重点位置施划交通标志线,实施主路双向行车,局部单向行车,实现村道环线基本打通。

1667a35a-47ac-45f2-8d3d-218dcf41326bsize_w_0_h_0.jpg

改造后,路面整洁,停车井然有序。

记者在藕缆桥西路看到,道路一侧全部安装上了道闸,村中道路进行了单行线规划,地面划设消防登高面和临时停车位。此外,路口还安排了保安,对误入单行线路段的车辆进行引导。“我们在全村公示了物业统一号码,有问题可以随时拨打此电话,目前,配备40名亚太物业人员,24小时排班提供服务。”据亚太南岸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一些未按规定停放的车辆,物业均会在车辆上放置一张“温馨提示单”,提醒车主尽快驶离。

藕缆桥村还通过安保常态化巡查,规范沿街商户经营秩序,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集合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监督、生态环境等执法力量,全面细化职责分工,做好兜底保障。

从“散装”到“整装”,更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的方案。

“根据我们前期现场勘察,村域白天和夜间停车位空缺比很低,西路底停车区域基本饱和,下午16:00始,所有路段因违章停车、菜场购物和学校放学等原因导致车行缓慢,加之非机动车乱停导致交通的混乱。”藕缆桥村负责人认为,村内车流疏导、车辆停放的精准管控,需要搭配一套高效运转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我们的监控管理平台已经搭好,目前正在落实安装和软件开发,比如,针对不规范停车现象,接下来除了人工提醒,我们还通过优化POS机,如同交警抄牌系统一样,直接接入停车管理软件,同时划定车辆收费标准,通过收费杠杆提高管理效率。”亚太南岸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违章超过三次的“包月车”“包年车”实施记次制,超过三次以上,每一次增加100元/年停车费,临停车辆翻倍收费。

8ca89676-e82b-4f66-9bf6-02e58e0b0e19size_w_4032_h_3024.jpg

停车位清晰划分,车辆整齐停放。

此外,将在西路底投放20个充电桩增设充电桩,在解决村内无公共新能源车充电车位的同时,把新能源车引流到空置车位;而针对路边的公共自行车,计划安排巡逻管理人员,定时定点合理布设各路段的公共自行车停放,方便村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到停车场进行短驳,增加引流效果。

未来,高桥镇还计划以藕缆桥村为试点,更为细致地推进整治提升工作,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必要改造和修缮粉刷,形成整体风格统一的沿街风貌;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提升街道照明、规范管线设施、完善标志标识等,此外,以进一步丰富道路功能和美感、改善环境、改造沿街建筑立面风貌为着力点,推动乡村面貌焕新,打造安全有序、层次丰富、活力文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