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工作总结

海曙区2022年1-12月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发布时间: 2023-01-19 14:44:30   浏览次数:      来源: 区财政局    

为认真贯彻上级财政部门关于直达资金的部署要求,推动规模性纾困政策迅速落地,充分发挥中央直达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地方应急防疫能力,海曙区财政局积极采取务实有效措施,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职责分工,依托“财政直达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及时落实直达资金接收、分配、下达任务,严格直达资金动态监控审核,扎实推进直达资金惠企利民。现将我区直达资金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海曙区两直资金总体情况

我区直达资金所涉项目多、受益面广、受众量大,资金拨付任务艰巨,为确保直达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区财政局聚焦重点民生,精心设计资金分配方案,将直达资金全部分配至保工资保运行以及教育、社保、医疗、农业、住房保障、防疫等重点民生项目,全区中央直达资金涉及项目144个,其中上年结转项目7个;省级平台直达资金涉及项目8个。

二、执行情况

2022年全年,我区2022年市平台收到直达资金103934.9万元,从资金级次上来看,共收到中央直达资金累计99107.9万元,累计收到市配套资金4827万元。从项目类型上来看,包括教育类资金5639.2万元,社会保障类资金39138万元,卫生类资金36396.83万元,农业支出161万元,抗疫惠企资金1590.87万元;住房保障资金13209万元;镇乡三保补助7800万元。另有上年结转资金7180.37万元,其中主要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补助资金7040.36万元。

市平台直达资金完成支出102742.91万元,当年支出进度为98.9%。其中主要包括:教育支出5245.15万元,完成预算的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770.5万元,完成预算的99.1%;卫生健康支出35966.39万元,完成预算的98.8%;农业支出16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抗疫惠企资金1590.8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住房保障支出1320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镇乡三保补助支出78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截止到2022年底,我区省平台收到直达资金1113.72万元,包括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54.3万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16.6万元,医疗能力提升资金5.82万元,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资金913万元,困难群众救助资金24万元。完成支出1113.72万元,支出进度为100%。

三、直达资金使用成效

中央下达我区的直达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社会保障、“三保”支出、惠企纾困、困难救助、就业补助等方面,为减税降费、稳经济大盘工作任务,支持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用于缓解“三保”压力。为降低留抵退税政策给区级财力带来的“三保”压力,我区将部分减税降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替换年初安排的社保资金预算,共替换收回区级财力3.2亿元;将补充县区财力转移支付资金替换镇乡支出基数,共计7800万元,大大弥补了区级财力的收入缺口。

二是支持应对疫情防控。针对上半年严峻的防疫压力,我区动用2.15亿元减税降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抗疫支出,主要包括防疫物资采购、核酸检测、应对疫情舒困助企等。

三是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支付各类城乡业务教育补助经费5580.7万元,用于弥补生均公用经费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等。

四是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9751万元;老小区改造2586万元;棚户区改造872万元。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直达资金整体支出进度已达到时间进度目标,目前城乡义务教育支出进度不够理想,主要是因为对部分支出有所调整,我局加强直达资金支出督导工作,敦促各部门加快支出进度,做到直达资金准确、快速支出。

五、工作计划

下一步,要围绕直达资金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有效性,继续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总结以往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加强资金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明确专人负责财政直达资金监控工作,实时跟踪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全面掌握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确保每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对日常监控发现的问题或疑点,及时核实,及时处理,促进资金的落实到位和规范使用。二是加强分工合作,建立沟通有效,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明确业务流程和需加紧推进的重点工作,严格岗位责任落实,同时强化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工作有序快速推进。三是建立直达资金定期报告制度,确保直达资金支付、监控共组有序推进,及时向上级反馈监控工作情况,确保资金支出进度。四是按照财政部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保障范围的要求,积极配套区级资金,提高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资金覆盖面,同时完善直达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直达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