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提案议案

索引号: 772330499/2022-42928 组配分类: 提案议案
发布机构: 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7-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6号建议的答复

张空代表:

您在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海曙区历史文化保护和延续的建议》已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提出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的总体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着力点,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为海曙全面打造魅力卓越的人文城区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一、我区历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海曙区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文化遗产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均居全市首位。辖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中国大运河·宁波三江口、水则碑、大西坝旧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它山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区级文保单位100处,各级文保点195处,“三普”登录点1600余处。宁波市八个历史文化街区有七个位于海曙区内,此外全区共有326处历史建筑,约占宁波市历史建筑总数量的四分之一。这些历史建筑有169处位于月湖、鼓楼、江厦、南门及望春等城区街道,并且主要集中在月湖、秀水、永寿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中;另有157处分布鄞江、古林、章水、横街、高桥、洞桥这6个乡镇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之中。此外,海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构成多元,共有非遗项目8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8项、市级44项、区级88项。2020年浙江省文博和非遗发展评估排名中,海曙区分别位列全省第4位和第24位。

二、主要做法

(一)管理机制基本建立,资金保障有效落实。成立并及时调整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叶枝利区长任主任,宣传部长和副区长任副主任,23个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委员,形成合力全面做好文物安全工作。2021年,挂牌成立海曙区文物局,我区文物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出台《海曙区区管各级国有文物及历史建筑适度利用统筹管理办法(试行)》,与下辖17个镇(乡)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确保全区文保单位(点)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网络体系。出台《海曙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暂行管理办法》,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安排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1200万元,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二)文物安全管理到位,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区文物部门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巡检,并在重要节假日、灾害天气前后开展重点专项巡查。及时部署大排查行动,对辖区文物开展全面检查,并重点排查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摸清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建立文物风险隐患清单;根据文件方案要求督促消防救援、公安机关等部门积极开展自查,完成《文物安全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自查表》,督促其履行相关职责;多次联合海曙区公安分局、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等单位,开展文物安全联合检查行动,实现联防联控、安全信息共享,有效夯实我区文物安防工作基础;积极开展专项文物安全整治工作,由区文广旅体局牵头,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及各属地镇(乡)街道,多次对16处列入省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名录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检查,督促属地有效整改隐患。

(三)直接责任有效落实,打通文物安全“最后一公里”。全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建立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并在明显位置树立公示公告牌,载明文物安全直接责任单位、责任人、文物安全管理人、监督单位等主要信息;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点已全部在互联网上完成安全责任人公示;根据《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落实情况自查表》情况表明,省级以上文保单位隐患排查率100%,建立文物安全管理制度率达到100%,木构类文物建筑均建有防火制度。

(四)重点文保工程持续推进,文物保护成果显著。近年来,我区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深入实施,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文物安全形势和保存状况持续改善。推动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库遗址、天宁寺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鼓楼、中山公园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郡庙(宁波府城隍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孝子庙、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市级文保点吴氏支祠、湖心寺旧址、长春门文化公园内三处市级文保点等重点文物工程项目,其中,我区宁波府城隍庙修缮工程荣获全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匠心杯。2021年度投入文物保护资金约1800万元,提升文物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维护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打下坚实基础。区住建局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区所有历史建筑开展了测绘建档工作,充分运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全景影像采集等数字化技术,构建历史建筑720度全景三维影像,为我区的历史建筑留下最详细的现状资料。还向市级财政申请了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古林镇的麻房民居、鄞江镇的永丰庵等濒危历史建筑抢修加固项目进行补助。

(五)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推进文物安全应用场景试点。我区“文物安全体检场景”“恶劣天气、灾害预警监测处置场景”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文物安全”揭榜挂帅名单,选定文物监测点位置入防汛系统前端监控、组织文保等各部门专家制定文物保护专业预警等级标准、针对预警等级和文保点位制定梳理对应处置措施等,借助海曙区防汛协同智慧系统,建成包含全区多点位水位监测、气象预报、预警数据研判分析、应急预案等全套台风灾害应对处置闭环系统整合20余处文保单位(点)视频监控,建立统一监控平台,对接全区文物“天地一体”视频监控系统已建成111个监控点位。推动文物安全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控此外,我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文保建筑创新应用保险机制,首创“保险+服务”模式,与保险公司给文物“上保险”,为辖区8家文保单位提供超过4300万元的风险保障,为海曙区文保建筑保驾护航。

(六)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加快文物活化利用与教育、旅游、各类产业等融合,孵化出“文物+阅读”“文物+中医药”等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如市级文保点延寿堂植入业态,打造成特色书店,实现文化植入与文物社会功能相结合,该保护利用案例获省级荣誉。通过改造提升名人故居,促进文物建筑与故居历史融合发展,指导屠呦呦旧居、孙传哲故居、袁牧之故居开放利用。紧扣“书香海曙”建设主题,打造公共开放阅读空间,扩大文物建筑公益式“活化”保护路径,“岭读”城市书房落户区级文保单位镇明岭庙成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新样本。截至目前,我区拥有2个省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2个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1个省级展陈展览最佳创意奖。

(七)做好文保员队伍建设,营造全民保护文物氛围。组织全区文保员、文物“热心人”参与,通过主题研讨、现场教学等交流方式,举办文物保护利用研学之旅、“海丝文化”讲座等活动。2018年至今,已举办7场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学之旅、9场专题讲座。为在全区营造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区文物部门充分利用图版、横幅以及发放文物保护法宣传小册子等宣传形式,制作《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防范公约》牌150份,广泛开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发放100余份文物保护宣传扇,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魅力卓越的人文城区为目标,助力海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制定《海曙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不断提升海曙区文化软实力,助力共同富裕样板区建设,为海曙全面打造魅力卓越的人文城区提供坚实文化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推进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区特色风貌管理,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保护工作。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用好不可移动文物专项经费,推进百梁桥、洞桥、它山贤德庙等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推进红色文物活化利用,打造蜜岩小学旧址乡贤馆。深入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全面压紧压实文物安全党政主体责任,强化文保建筑租赁规范管理,建立文保单位灾害防控机制,有效消除文保点位巡查管护盲区,不断提升文物活化展陈利用水平。到今年底,建成文物安全应用场景,成为省级文物安全数字化改革先行区,推动海曙区文物安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推进博物馆之区建设。高标准谋划市区重大博物馆类工程项目,积极配合推进天一阁博物院二期扩建工程,推进水利博物馆尽快开工建设。拟制定出台《海曙区推进“类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借助城乡建设全域连片开发、城市化倍速推进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类博物馆”,通过“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等措施推进类博物馆(非遗馆、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建设,将海曙区打造成“行走城市·寻找记忆”博物馆之区。

(三)推进名城保护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两核三带”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海丝申遗和浙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海曙段)建设。实施千年罗城复兴计划,加大历史街区、文化遗存保护力度,连片更新秀水、永寿等街区,推动望京门、长春门、大西坝等宁波千年老城地下文物遗址保护,着力打造古今交汇文化标杆区、千年甬城核心区。围绕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宝奎故里建筑群、高丽使馆遗址等文物古迹,重点打造宝奎巷南宋历史风貌街。积极推进鄞江千年古镇建设项目,提升它山堰等文化遗产品质,重塑古戏台等历史文化元素景观,推动建设鄞江乡村记忆馆。

(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挖海曙与宋韵文化之间的纽带联系,提炼宋韵文化内核,围绕千年府城、海丝之路、书香圣地、浙东学派等特色主题,通过成立一个研究中心、组建一个智囊团、编制一部发展规划、复原一个宋韵音乐曲库、出版两本宋韵研究图书、举办两场宋韵主题活动、打造四个文旅融合项目,推动宝奎巷为主体的宋韵美学文化体验区。使“在海曙,看见宋韵”品牌矩阵熠熠生辉,将海曙建成明州宋韵起源地、宋韵宁波地标区、浙东风范彰显地。

(五)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程。立足海曙中医药类非遗整体性保护,依托中医药特色文化和非遗资源,通过加强“非遗+旅游”“非遗+教育”“非遗+产业”等跨界融合,不断凸显区域文化特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力。形成区域整体性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模式,建成以宁波府城隍庙为IP的中医药特色街区,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成为国内知名中医药事业产业集聚区,建成浙江省中医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9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