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1759/2022-71496 | 组配分类: | 工作进展 |
发布机构: | 章水镇 | 发文日期: | 2022-12-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为进一步探索“樟村浙贝”高质量振兴发展之路,有序推进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专家工作站服务实效,12月16日,“樟村浙贝”高质量振兴发展研讨会暨浙贝母传承创新专家工作站2022年度总结会在海曙区章水镇召开。来自省、市、区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生产企业、中医药协会、中医药种植经营主体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浙贝母是著名“浙八味”药材之一,位列八味之首,在海曙区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海曙区章水镇更是中国的“浙贝之乡”和“原产地注册标记”保护地。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中,浙贝母为连花清咳片、金花清感颗粒、橘红丸以及多个中医药方剂主要成分之一。
然而,近年来海曙区浙贝母产业遭遇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在外地新产区浙贝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同时,海曙区的浙贝母产业由盛转衰。为破解难题,海曙区“发挥道地药材优势、补强科研攻关短板”,大力推进海曙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引进专家团队创建“浙贝母传承创新专家工作站”,开展了一系列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工作。
“我们要力争将专家工作站建设成为浙贝母产业科创中心,打造全国浙贝母科创高地,引领浙贝母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浙贝母传承创新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志安汇报总结了2022年专家工作站科研成果以及提出未来计划,他表示,专家工作站结合浙贝母产业振兴发展需求,在挖掘梳理浙贝母传统文化、总结浙贝母生长特性与需肥规律、研究“樟村贝母”道地优势成因、浙贝母良种选繁与示范推广、浙贝母病毒病鉴定与健康脱毒苗培育、灰贝传统加工技艺创新与标准提升等技术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工作,为海曙浙贝母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专家工作站自身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和能力。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围绕“浙贝母高质量发展之路”“‘樟村浙贝’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灰贝’传统加工工艺创新和省炮规标准提升”等主题,进行座谈交流。
研讨会还通过了海曙区在2023年启动建设浙贝母综合体的计划和选址。海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区将结合已建立的230余亩可追溯浙贝母良种基地,以科研开发打造两翼,充分挖掘“樟村浙贝”的文化底蕴,扎实做好发展文章,让海曙区浙贝母产业高质量振兴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