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热门推荐

文昌社区:“老城厢”里情意浓

发布时间: 2022-11-26 09:00:23   浏览次数:      来源: 海曙新闻网    

文昌社区组织居民游览天一阁·月湖景区

粥坊为社区老人、环卫工人熬粥

居民自发办起“邻里音乐会”

文昌社区航拍图(杨亮 摄)

■全媒体记者 裘保莉 沙燚杉

■通讯员   唐悦旻

老家安徽的张年边,来宁波18年了,有着“城市美容师”身份的她,上班前,总会来“百岁粥坊”喝碗热粥,“周六、周日不来,平常都来。”7年、12万份热粥,如今的鼓楼街道文昌社区,像“百岁粥坊”这样暖心的故事在不断上演,无论是老年居民、还是新宁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老城厢”的温情。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作为宁波“老城厢”中心,文昌社区留存着很多老宁波的久远记忆,却也有着城市社区的“通病”:老小区多、老年居民多。据统计,文昌社区约有居民6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近40%,80岁以上占比达10%。

不仅“老”,同时以文昌街为界,文昌社区两边居住群体也不大一样,西边是文昌花园、香榭丽舍等的新住宅区,居住着退休老干部、企业家等;东边是如中宪孝闻这样30多年的老小区,以及面积不到70平方米的非成套住宅。

“人员结构复杂、人际关系疏离。”这是文昌社区党委书记周晓红初到时的最大感受,如何改变?秉持着“把社区工作做到邻里守望相助”的宗旨,让整个社区变成个“大邻里”,周晓红在文昌社区动了番脑筋。

这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社区9个片区的核心居民骨干“聊聊天”,他们当中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是支部书记,也有热心志愿者。这9个人被周晓红组成了一支“邻距离”志愿促进团,专门走到居民身边收集他们的需求,再通过一月一会,把社区近期存在的问题摆到明面上,探讨、解决。

社区老年人多?那就从老年人入手。老年人有什么需求?在“邻距离”志愿促进团的“调查”下,总结归纳就是两大需求,一个就餐,另一个就是活动。说干就干!一系列围绕辖区老人的暖心服务,就此在文昌社区展开。

百岁品牌暖胃暖心

“你来啦!今天几份?”“两份,还有份带走。”凌晨5点多,天还未亮,路上很少有行人,但在文昌社区“百岁粥坊”,已是一幅暖融融的景象。早起的老人、上早班的环卫工人,熟门熟路地走进粥坊,在登记处写下名字,跟“老熟人般”的志愿者聊上两句,接过热腾腾的早餐。

这家开在2015年6月,为了解决辖区老人“就餐难”而诞生的粥坊,如今已是文昌社区最温情、最温暖的存在。70平方米的粥坊,装修简单却温馨,大厅、用餐室、厨房、仓库,每个地方都清爽整齐。7年来,每周一至周五,粥坊的志愿者凌晨4点起床,熬粥、蒸包子、煮鸡蛋,给社区高龄老人、环卫工人以及需要照顾的群体提供爱心早餐,还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粥上门。

“黑米粥、小米粥,什么都有的,你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金发阿姨在这里吃了7年,提起“百岁粥坊”,她就夸赞个不停。已经搬离文昌社区的叶剑亮叔叔每天还是会早起,来粥坊吃个早饭,“在这里吃了好几年了,都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来吃点,还能和大家聊聊天。”

除了暖胃又暖心的“百岁粥坊”,文昌社区更将“百岁”助老品牌延伸至其他领域,让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寻回“老城厢”的专属温情。

推出“百岁洗衣房”,老人洗不动的大件衣物、床单被褥,由志愿者上门取来,拿到社区洗衣房洗净晾干后,再送回老人家;推出“百岁倾听10分钟”,志愿者通过电话陪老人拉家常,给他们带去慰藉;开设“百岁讲堂”,让居民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感动满满;开辟“百岁绿植园”,社区老党员轮流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圆了城市里的农耕情结……

社区偶像爱心涌动

名气越来越响的“百岁”品牌,也让文昌社区的氛围慢慢发生改变,居民都以此为荣,还达成了个默契共识——“生活在文昌社区,我们都要有爱心。”

在“百岁粥坊”有面温暖的墙,贴了一张“爱心捐赠名单”,记录着为粥坊捐款的爱心人士、企业名字和捐赠金额:沈秀凤阿姨每月都会捐款1500元,连续多年,今年她说物价上涨了她的捐款也提高到2000元;邵敬诚阿伯在90大寿时,捐出子女孝敬他的1万元礼金;滕永妹阿姨每年都会专门到章水山区采购上百斤的羊尾笋,给粥坊“加菜”;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更把为环卫工人筹集早餐作为学校的德育课程,教育小朋友学会感恩。

64岁的顾婷芬,是街坊邻里眼中的“热心肠”,她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八年如一日,事无巨细照顾着盲人邻居郑阿姨,朝夕相伴下,顾婷芬跟郑阿姨成为无话不谈的“老闺蜜”;72岁的屠伟民,在危急关头义无反顾冲进火场,救了一条人命,还保护了文保房和历史街区,而这些只是他口中的“小事”。

“75后”小伙王天威,是文昌社区最年轻的支部书记,别看他年纪轻,却是社区居民的“偶像”,谁家老人有急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也是随叫随到。90多岁的屠师傅突然在家晕倒,子女还没到,他就已经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到医院;某天晚上11点多,大雨倾盆,一位老人打来电话说家里房顶漏水,他二话没说起床穿衣赶到现场,联系房东、物业,连夜维修,及时消除隐患。

像这样暖心的故事、有爱心的居民,在文昌社区还有很多很多。老党员李钦华曾写下首“文昌颂”,道出了文昌社区浓浓的邻里情:粥香暖心、爱满文昌,邻里情浓、懿德流芳,义举绵延、笑容绽放,人人称赞、屡获嘉奖。

记者手记

文昌社区很“老”,走在路上,碰见的十有八九是60岁往上的爷爷奶奶;但文昌社区也很“暖”,无论是“百岁粥坊”,还是“百岁洗衣房”“百岁绿植园”,无论是凌晨4点准时报到的志愿者,还是居民自发的捐钱捐物,无一不传递着邻里间的别样温情,成为四季里最特殊的存在。

从前物资匮乏、设施简陋,但生活在弄堂的人们,却经常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如今城市发展,高楼新房越建越多,邻里的关系却变得疏离。作为宁波“老城厢”中心,文昌社区正通过暖心品牌的打造,重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一个个独属“老城厢”的温情故事被重新续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