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热门推荐

一分田地两样“宝”

发布时间: 2022-10-18 08:27:51   浏览次数:      来源: 海曙新闻网    

海曙的广袤农田。

农户撒网捞虾。

长大的红螯螯虾。

刚刚收获的红螯螯虾。

红螯螯虾虾苗。

“95后”新农人戴健铭温室养苗。

■全媒体记者 张昊桦 

■通讯员   徐宁蕾 张慧仪

“戴老板,你们今年的红螯螯虾上市了没?先给我批发个25公斤吧。”9月初,集士港镇顺裕粮机专业合作社内的订购热线一直响个不停,合作社负责人戴国芳、戴健铭父子俩忙碌地处理源源不断的订单。两年前,父子俩率先“尝鲜”,在水稻田里饲养红螯螯虾,凭借其个大肉肥的优势,闯出了一条稻渔种养的新路子。

如今,更多人跟着戴国芳父子踏上了这条致富路。目前,全区已有12户经营主体饲养了红螯螯虾,不仅水稻长势喜人,红螯螯虾的品质也越来越满足宁波人在餐桌上追求的绿色、健康等标准,市场反响良好。全新的稻渔种养共作和轮作系统逐渐成型,这种生态循环现代农业模式正在海曙区15万亩的耕地上焕发着强劲生机。

一水两用稻虾共养

奏响“和谐曲”

红螯螯虾又称“澳洲小青龙”,原产于澳大利亚,是淡水经济虾种。

2019年,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孙健在一次外出考察中认识到了红螯螯虾这一新的“水产养殖品种”。在他的推动下,2020年,第一批红螯螯虾“游”进了海曙。

为什么将红螯鳌虾养在水稻田里,品质会更高呢?“水稻可以为虾遮荫降温,并提供饲料和生长空间。”孙健解释说,而对水稻来说,由于红螯螯虾对水质要求极高,所以饲养红螯螯虾的水稻田不能使用农药和化肥,水稻的品质也得以提升。

戴国芳父子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双向互利”模式背后的商机,并果断地作了尝试,收获颇丰。今年,父子俩将稻渔种养的面积从170亩扩大到了370亩,并于5月将第一批红螯螯虾虾苗从温室大棚内搬出,放入水田边的环沟内,配合今年的单季稻种养。

要把红螯螯虾养得膘肥体壮,并不容易。“虾苗在标粗段时就要放入温室大棚培育,棚内温度要维持在26度到36度之间,期间还需要不停用输氧管输氧,避免脆弱虾苗大批量死亡。”说起培育虾苗时的注意要点,戴健铭这个“95后”新农人一点也不含糊,“专家之前还提醒我,放入红螯螯虾的环沟要先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杀菌、除杂,再引入干净的河水进行放苗,同时还要合理配合单季稻播种时间、秧龄达到稻虾共生的目的。”

在养殖过程中,戴健铭还采用了无人机投喂饲料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投喂的效率,让红螯螯虾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吃到合适的饲料。今年8月底,随着第一笼地笼收起,看着个个活蹦乱跳的红螯螯虾,戴健铭脸上笑开了花。“经过2年的推广销售,红螯螯虾出肉率高、肉质Q弹、味道鲜美已经成了养殖户和顾客之间的共识。”戴健铭说,“来找我们下订单的人基本上都是好这么一口。”

由于今年前期天气炎热,红螯螯虾的市场供应能持续到10月,刚好能够赶上第一批稻虾米的收割。所谓的“稻虾米”就是和红螯螯虾共作的单季稻品种,绿色无公害是它的一大卖点。“为了让水稻达到绿色无公害种养的条件,我们建议农户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孙健指了指顺裕粮机专业合作社内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杀虫“武器”以及可以诱杀害虫的香根草等植物说,“这样也能更好地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目前,全区12户稻渔种养共作的农户基本都采用了农技专家们经过反复推敲、试验后的甬优系列稻米品种,其具有高杆、抗倒伏性好等特点,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农户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

撑起“保护伞”

共富路上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曲折的苦涩。

今年台风“梅花”过后,人保财险海曙支公司来到戴健铭的农田进行查勘理赔。“虽然在台风来临前我们已经降低了环沟水位,转移部分成熟红螯螯虾入库,但彻夜大暴雨让田间水位大涨,红螯螯虾也被冲走了不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戴健铭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次经历让他再一次了解到农业从事者的不易,对“靠天吃饭”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经过一个上午的查勘,戴健铭的农田损失了近三成的红螯螯虾。“不过这样的损失并不能掩盖稻渔种养共作模式的光明前景。”戴健铭说。考虑到海曙位于江浙地区,常年受台风“侵扰”,去年,区农业农村局和人保财险海曙支公司在国内首次推出了《虾稻共作红螯螯虾养殖保险》,以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让经营主体吃上了一颗“定心丸”,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们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虾稻共作红螯螯虾养殖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连续高温、风灾、内涝、病害等原因造成红螯螯虾逃逸或死亡的损失理赔,农户只需按120元每亩投保,即可享受每亩最高3000元的理赔。在今年7、8月,人保财险海曙支公司同样走进了戴健铭等12户稻渔种养共作农户的农田中,以连续3天38度以上高温天气为触发条件进行理赔,根据具体气象数据计算出损失率,并给予农户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的理赔金额。

除了养殖红螯螯虾的农户,人保财险海曙支公司也一直跟进其他受灾农户情况。目前,我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将葡萄、西瓜、水稻、生猪等90个品种保险险种列入政府补贴范畴,由中央、市级、区级及乡镇财政承担绝大部分投保费用,为农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一田双收多种轮养

书写“致富经”

多重保障下,新的探索得以大胆尝试。

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轮作”等项目,重点推广在稻田中混养小龙虾、沙塘鳢(土布鱼)等苗种,开展更多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

“每年的5月到9月,甚至到10月是红螯螯虾从养殖到上市的季节,如果不利用这段时间之外的环沟,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孙健介绍,去年,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选择洞桥镇和石碶街道的2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进行了小面积的稻田小龙虾试养。洞桥镇一方15亩的试验地块合计约500公斤产量,于今年5月1日前上市,上市三天即销售一空,田头批发价达到46元/公斤;而位于石碶街道的20亩试验田,由于投入虾苗较小,投入数量少,于5月中旬开始上市。“之后小龙虾的收获基本进入尾声,离红螯鳌虾的放养也只有将近十几天的时间了。”孙健说。

今年,我区又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稻渔种养的试验和示范,经过探索,共推出了小龙虾加红螯螯虾轮养(即一田两虾)、红螯螯虾加沙塘鳢(土布鱼)混养(即鱼虾混养)两种主要模式。

孙健表示,一田两虾是目前最能合理利用环沟空闲期的一种做法,每年5月到6月初,农户在环沟内投放红螯螯虾虾苗,配合一旁的单季稻生长,7月底开始,农户可以迎来红螯螯虾的陆续上市,绿色无公害的虾稻米可于10月底收获。11月上中旬,农户又会种植小麦,确保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次年3月初可以在环沟中投入小龙虾虾苗,4月至5月又可实现一田双收。

虽然稻渔种养模式已为海曙农户带来了不少收益,但探索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我区还加大了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争取稻渔综合种养资金近350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共落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00余亩,确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12处。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还将继续根据各地项目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足之处的科学分析、措施更进,充分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多收,为海曙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挖掘稻渔种养模式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稻渔种养模式在海曙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户大胆尝试这种新模式,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运营下,帮助农户在种植水稻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产业发展,考虑到“稻”和“渔”的生产效益同时,还需兼顾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做到“1+1>2”。

今年4月,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举行了“千人稻田浑水摸鱼”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下田体验收获的乐趣,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稻渔种养的特点、意义,也促进了当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我想,在海曙发展稻渔种养的未来,也可以尝试打造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为一体的稻渔种养农业综合体,配套完善景观塔、玻璃栈道、科普教育长廊、儿童乐园等设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此外,还可打造稻渔主题的节庆活动,推广稻渔品牌和产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