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1724/2022-70084 | 组配分类: | 工作进展 |
发布机构: | 横街镇 | 发文日期: | 2022-01-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从横街镇上一路往西,在山间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上开车20几分钟,待看到公交站上红色的“朱敏站”三个大字,便是到了朱敏村。
而一路上的森林小溪、小桥竹林,让这段行程毫不枯燥。即便是在最为萧瑟的冬季,山上大片的竹林也仍然保持着一片绿色,更不用说其它季节山野的美丽了。
地处四明山山脉的朱敏村,具有着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
朱敏村村委会原址为爱中乡竹编厂。1992年,爱中乡和云洲乡并到横街镇,2004年,朱敏与狮声合并成为现在的朱敏村。同时,这又是一个著名的红色村庄。
在浙东革命老区四明山地区,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如果一个人的姓名能成为一个地方的地名,可以想象当地人民对这个人饱含着怎样的深情,可谓是流芳千古。朱敏村,就是这样的一个“红色村庄”。
站在山路上远眺朱敏村,一大片黑瓦屋檐依山势错落排布,其中一面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从主干道穿过乡间小道,走过平桥头,来到红旗下,便是横街镇革命史迹陈列馆。
陈旧油灯、锈黑锄头、各种抗战时的黑白照片以及墙面上的狱中信,诉说着这座纪念馆背后的故事。
朱敏是上海来的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朱敏来到乌岩村,从一名上海来的大学生变成了当时鄞慈县工委直属民运组组长,后又任鄞慈县工委民运组长,在红岭、乌岩一带做民运工作。他脱去西服,换上土布服深入群众,积极发展了20名地下党员,组织了穷人翻身会、挑脚工会、竹器工会,开展减租、减息、抗粮斗争。
1949年2月,山里断粮,朱敏冒雪去筹措粮食,在乌岩平桥头与敌人遭遇,他抵抗一阵后负伤被捕。在关押期间还在狱中与敌人作斗争。3月11日,被敌人残酷地活埋于余姚中村,牺牲时年仅20岁。
近几年,经过横街镇统一规划,朱敏烈士纪念馆原址重建,并被整合提升成为横街镇革命史迹陈列馆,申报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陈列馆已成为宁波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许多人专程从上海、南京、广东等地赶来此地缅怀先烈。
随着到访游客量逐年增加,横街镇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朱敏村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站在陈列馆二楼,可以看到对面山头上有三个亭子,分别为朱敏亭、万里亭、地质亭,此三亭均为2012年台风“海葵”来袭后地方政府百姓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做纪念而修建。
亭子本身并无特异之处,但沿着路旁长长的石阶到达亭子后,视野颇为开阔,正好可以俯览朱敏村全景。一条溪水贯穿整个朱敏村,两侧黑瓦白墙的民房,山里的生活平淡且安宁。
也许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就特别向往山村的静谧,对比城里的喧嚣与繁忙,山村更多了份悠闲与舒适,这慢节奏的生活是多少都市人所向往的状态。休息日的时候,来朱敏村或漫步,或听风,或看景,它定会让你愉悦,让你陶醉,让你来了还想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