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 筑牢信仰基石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江儒斌 张昊桦)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妇女联合会联合推出“薪火相传跟党走——百万亲子家庭寻访红色根脉活动”,发布了全省52个红色根脉打卡地,我区的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榜上有名。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原为启明女中,创办于1925年大革命时期,是一所共产党人为培养女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的学校。在五四运动期间,启明女中是爱国进步教师和学生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场所,宁波知识界中的先进分子在这里积极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在此蓬勃开展。1991年,丝户巷17号原启明女中旧址建造起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1994年,向西迁移50米至解放南路206弄17号(新街小区新巷34幢楼右侧),并于当年7月1日对外开放。1995年2月,该纪念馆被宁波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6月被宁波市委命名为宁波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05年、2009年和2018年先后被公布为市首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省首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区首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10年12月被海曙区政府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入选的红色根脉打卡地为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党和人民为纪念先烈,特别是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陵园。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解放战争时期,成为浙江东鄞南部游击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如今烈士陵园的门口,有一个名为“足迹”铜雕,整个雕塑通过高举的枪支、火焰,和平鸽,象征了宁波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新建的纪念塔高44.12米,取意1944年12月老陵园奠基日期。整个纪念塔外形如一把宝剑,黑色部分是剑柄,白色部分如剑锋。塔身“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字,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犹如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红色根脉打卡地的发布,进一步发挥了现场学习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是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和有效载体,孩子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进行‘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实在在的现场教育、真真切切的现场体验,更能把党史学习好、领悟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世代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