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热门推荐

舞台上演绎百年苦难辉煌

发布时间: 2021-04-08 08:33:38   浏览次数:      来源: 海曙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崔宁 

■实习生  蔡迪 

■通讯员  张琪  夏晶  张琦

一部戏剧动人情,一段党史入人心。随着我区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我区的专业创作团和草根文艺团都不约而同地把创作目光聚焦红色历史,将党史融入文艺创作,以文艺表演重温红色历史。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通过创作表演,把故事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感受,因此我区文艺团队选择戏剧的形式讲述党史。连日来,海曙区多地正在举办或排练各类形式的戏剧,为广大党员、群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党史学习教育体验。

3月30日晚,红色题材话剧《张人亚》在白云剧场上演,全区300余名党员到场观摩。据悉,话剧《张人亚》由宁波话剧团(海曙话剧中心)创作。该剧根据宁波共产党员张人亚及其父亲张爵谦等普通群众为保存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等党的早期文献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深刻诠释了“两代人忠诚守护,五代人苦苦寻找”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守护者身上“信仰、忠诚、牺牲、担当”的可贵精神。

细腻的表演,真挚的情感,令现场不少党员颇受触动,更有甚者哽咽落泪。“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张人亚同志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更应坚定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敢于担当。”西门街道翠中社区党委副书记缪兴栋说。鼓楼街道青年党员亓悦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像张人亚一样踏踏实实履行职责,兢兢业业恪守为民情怀,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话剧《张人亚》在专业团队的演绎下已顺利开幕,在四明山区,一场名为《建岙妈妈》的实景系列微话剧还在在紧张排演中。

据悉,该剧取材自抗日战争时期建岙村村妇女钟仁美助力革命的真实故事。钟仁美虽家境贫寒,却先后把两个刚成年的儿子送进了革命队伍,她的家也成了党的地下工作联络站。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十多位同志的生命安全。当年的革命者亲切地称她为“建岙妈妈”“革命妈妈”。该项目由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开展创作,为观众再现革命年代建岙百姓爱党拥军的赤胆忠心和鱼水深情,是海曙创新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探索与实践。该话剧计划于今年7月前在鄞江建岙首演。

在用戏剧形式讲党史的团队中,不仅有我区专业的文艺团队,还有民间草根团队的身影。

4月2日下午,在雅戈尔小学里,石碶街道的民间文化团队“夕辉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现代越剧《宁波江姐式英雄——冯和兰》也为200余名师生开展了一场生动且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既入脑又入心。

“我们一直记得冯和兰,狱中她受尽敌人的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仍坚贞不屈。”81岁的夕辉艺术团团长李元龙是该越剧作品的主创人员之一,也是一个地道的石碶人,为弘扬这位“宁波江姐”的精神,去年1月,他率领艺术团约30名成员开始着手创作现代越剧《冯和兰》。“我们根据现有的一本冯和兰烈士传记,从其生平事迹中选取了北撤送别、英勇就义等几个关键节点,由此展开创作。到去年4月为止,《冯和兰》基本创作完成,从去年8月起在附近地区进行展演,反响很好,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街道帮助下对作品进行了优化完善。”李元龙向记者介绍道。

现场,越剧曲调配以宁波“土味”方言,朗朗上口的台词搭配活灵活现的表演,“草根演员”们通过接地气的演绎方式,让“宁波江姐”冯和兰的形象变得鲜明立体,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冯和兰烈士面对敌人百折不挠、英勇不屈,这也激励我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选择放弃,应该坚持再坚持。”该校5年级学生沈弋迪说。

石碶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街道整合辖区内70余支文体团队资源力量,打造了一支以草根原创为特色的文艺宣讲团队,“夕辉艺术团”便含于其中。该文艺宣讲团队主要开展剧目自主创作、文艺团队演出、线上新媒体推广等工作,目前已创作内容包括越剧、快板说唱、诗歌朗诵、抗日小故事微视频等一系列文艺作品。之后,这些原创文艺作品将走进村社校园、企业园和机关单位等,以文艺为生动载体,用心用情讲好党史故事。

话剧《张人亚》、微话剧《建岙妈妈》和现代越剧《冯和兰》都是我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借文艺团队创作力量,创作一批聚焦党史、反映时代、根植本土的原创文艺作品,能让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更新颖,让党史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党史学习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党员在艺术氛围中学习党史,从而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力量,奋进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