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观地处四明山麓,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东大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东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在这里,党带领着人们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篇章。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化礼堂说党史,让我们走进龙观乡各处的文化礼堂,重温红色记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李岙村文化礼堂
李岙村文化礼堂原为烈士李敏的旧居,目前也是龙观革命史迹陈列馆。
这里记录的不仅是李岙村的相关红色记忆,更展示了龙观乡的红色历史,内容之丰富,史料之详实,总令来此参观的人仿佛走进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倍感动容,备受鼓舞。
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主要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龙观乡的重要革命史迹,并设“李敏生活房”和蜡像馆,二层则陈列了解放战争时期龙观乡重要的革命史迹。
其中,“李敏生活房”内放置了床、被、橱、台等,并有相应的标牌介绍。李敏,被人们称作“浙东刘胡兰”,她曾秘密为部队带路、借物、送情报,带领人们全力帮助中共地下党展开激烈斗争。
蜡像馆则复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景:1943年11月下旬一天夜里,时任中共浙东区委书记兼“三北”游击司令部政委谭启龙在上古山召集鄞奉县委书记周飞等部分主要领导部署抗战工作,指示鄞奉县委要加强武装力量,守好四明山游击区东大门。
除此之外,这里的每一样陈列、每一张照片都有着其背后的故事,等待你静心聆听,汲取由历史沉淀出的不朽精神。
龙谷村文化礼堂
你知道龙观乡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于何地吗?答案便是龙谷村。同时,这里也是永安公馆、四明修枪总所、抗日解放战争纪念碑、“林大队”天井岙驻地旧址、驱逐郭青白部战斗旧址等龙观革命遗址群的所在地。
1942年,龙谷村村民崔忠康经中共鄞江区委委员、区长毛尹介绍成为了龙观乡第一个地下党员,之后,桓村村王正祥等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地下党,是年底,中共古山支部成立。
1946年,中共鄞县特派员陈爱中、王圣章等同志,从鄞慈边界转移到天井山上五龙潭的山林中,搭建“永安公馆”进行隐蔽作战。
1947年4月,中共山心县工委机关就设在天井山第四井龙潭上端的密林里,至1949年5月宁波解放,龙谷村村民为党的保密工作、保障供给、交通联络、安置伤员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山下村文化礼堂
山下村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主要活动区之一,山下党支部成立于1943年10月。张永和、李崇光、李敏、王建英、毛尹、张安邦、周洛明、王圣章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曾先后来山下支部开展地下工作,组织进步青年开展抗日和解放战争宣传,动员群众参加村民兵自卫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下村涌现了许多英雄儿女,留下了许多英勇事迹。
他们曾成功救出时任中共鄞江区委委员、区长兼区中队长毛尹同志;让上级党组织委派到山下村搞民运工作的金鹰同志(黄建英化名)和鄞奉县特派员王圣章同志转危为安;也曾从日本兵手里救下被欺凌的少女;与土匪展开斗争,协助四明山游击队剿匪,保护一方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小灵峰伏击战也是在山下村展开,它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龙峰村文化礼堂
龙峰村同样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主要活动区之一。1943年,观顶村成立党支部,开辟抗日根据地,动员进步青年参加地下武装,与三五支队一起参加革命。后有不少村民随“三五支队”战斗而牺牲。
同年11月,奉化东西岙战斗后,当时的鄞江区委书记李敏在观顶镬底里办临时医疗站,龙峰村的青年化装商贩采买医疗物资,帮助抢救伤病员。
龙峰村还成立妇女会,组织和领导妇女利用夜间业余时间学文化,读书识字,宣传抗日形势,掩护地下干部开展工作,帮助抗日武装和地下干部解决生活物资短缺、弹药补给困难等问题,探听敌人活动情况和情报以传递给党组织。
桓村村文化礼堂
1942年底,中共章水区委组织政工队来桓村村等地宣传抗日救国,发展和培养了王正祥等一批地下党员及积极分子。1943年夏天,中共桓村支部成立,领导和发动农民组织了农会、自卫队等群众组织,进行抗日、防匪、锄奸的卫国保家乡行动。
与此同时,一批热血青年自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三五支队”及武工队,奔赴前线进行战斗。桓村村还以民兵为主体组织的担架队、运输队等,先后数次支援三五支队的战斗,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粮食、弹药、伤员和战利品等。
后隆村文化礼堂
1943年春,后隆村成立党支部,时任樟水区委书记(后调任鄞江区委书记)李敏等一批地下党员,时常来本村做地下工作,领导和发动群众共同抗敌。1944年,国民党“浙保”二团偷袭后隆村,李敏不幸在此被捕,顽军将她绑至樟村街头,连刺27刀。年仅20岁的李敏就这样壮烈牺牲,被人们称为“浙东刘胡兰”。
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后隆村村民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中有在各大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也有为党保守秘密而惨遭杀害的党员,还有为抗战胜利和推翻“三座大山”作出了牺牲与奉献的“三老人员”。
金溪村文化礼堂
金溪村曾出现一位赤胆忠心的硬汉——陈绍法,他于1919年生于金溪村中央岸自然村。1943年,时任中共鄞江区委委员、区长毛尹很赏识陈绍法的勇敢、大胆、沉着,于是便派他和陈岳全一起到敌伪据点鄞江桥做统战工作。
这年冬天,陈绍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行动,多次圆满完成组织任务,但也时常遭受迫害。1948年冬,陈绍法脱产就地入伍,成为鄞慈县一区战士,离开老母、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投身更为激烈的斗争中。
1949年3月,陈绍法与战士们在上古山讨论对付敌人的策略时,突遭包围。陈绍法腰部中弹,不幸被捕。虽受尽敌人三天三夜的折磨,但关于党的任何信息他只字未提,最后英勇就义。
走过这一座座文化礼堂,你会发现在龙观这片土地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英勇之士,以一颗鲜红跳跃的心,一腔矢志不渝的热血,实践着革命的远大理想。一个个英烈倒下去,一座座丰碑亦在龙观竖立起来,筑成龙观脊梁,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如果你也想经历一番振奋人心的精神洗礼,欢迎走进文化礼堂,追寻先辈们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