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街道地处宁波中心城区,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面对辖区基础设施老旧,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多,沿街店铺多、人员流动大等管理难题,中队持续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着力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组合拳”,助力属地街道破解问题短板,提升区域品质,在争做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助力文明城市“六连冠”创建工作中充分展现亮眼风采。
一、精益求精完善管理流程。为构筑“最合理”的管理流程,以执法保障为抓手,注重基层基础,全力打造“鼓楼网格管理四色流程”——即按照绿、黄、橙、红四种颜色区分不同难度等级而采取相应措施的工作流程。绿色流程:普通违规或轻微不文明行为首先由鼓楼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的网格员自行处置或在物业、社区人员配合下快速处置;黄色流程:较为严重的违法违章行为需要执法介入的,网格员联系执法办案队员进行立案查处;橙色流程:小型整治行动由中队领导带领网格员、执法队员、机动组队员共同参与,其他分队网格员无需加入,以确保不“顾此失彼”;红色流程:疑难复杂问题则街道分管领导协同执法中队、社区、物业及其他部门制定工作方案,通过联合整治、专项行动、统筹协调等方式予以处理。流程的细化和规范化使得执法管理更加注重细节,注重常态,工作运转忙而有序,忙而不乱。
二、精耕细作理顺长效机制。为探索“最管用”的精细化机制,深入推行“领导包片、区域组包干”“物居业”三方联动、“啄木鸟”巡查等工作制度,落实落细高标准常态化的工作要求。针对日常问题,中队联合“物居业”开展“即查即改、每日清零”行动,累计下发整改通知书123张,处罚77起。指导无物业小区筹建业委会,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完成永寿小区、屠园小区等老小区物业提质提价工作,提升文明创建市场化运作基础。针对顽疾问题,打通“集中排摸、分类梳理、责任到人”的工作链条,通过“项目包干”实现挂牌作战。
三、精准发力破解沉疴顽疾。为破解“最核心”的问题短板,坚持多方“把脉问诊”,从根源“开方治病”。中心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老化,运营管理方近年来处于破产重整阶段,是创建的痛点和难点。为啃下“硬骨头”,中队会同街道、市场监管、市场管理方等单位,引入专业团队,创新管理机制,采取“静音大风机+12台小风机”确保菜场内部空气流通,采取“扩大水槽面积坡度+高频疏通内外污水管道”改造排水沟,采取“标准化清洗+吹风机吸水机常态除湿”模式清洗地面,同时破解周边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停车难等突出问题。经过半年时间的合力攻坚,工作成效明显,一批沉疴顽疾被破解,城市环境稳步提升。
四、精雕细刻推动全域提质。为落实“最惠民”的工作要求,中队协助街道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不留一个工作盲点,全年累计整改各类问题680余个,清理垃圾120车600余吨;全力抓好“一小区一方案”,完成11幢低洼易积水房屋改造,对辖区77条街巷、19个小区、近70万平方米的老旧住宅小区的“老毛病”进行破解,中宪孝闻小区等4个改造点位3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领跑,区域品质不断提升。通过“创意点亮小区”,将废弃公厕改造为垃圾分类投放点,将“三不管”地带打造为便民会客厅,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和功能,变“痛点”为“亮点”。
五、精心筹谋用活资源清单。为凝聚“最广泛”的资源力量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用活“社区治理活地图”的资源清单,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动辖区“红色联盟”“平安联盟”等百余家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企事业单位资源,实现“文明联创、问题联治、服务联推”。进一步打通居民自治渠道,借助“鼓楼文明督查”微信群、“四个平台”等载体,动员116名辖区居民,持续对辖区环境问题开展动态巡查及“回头看”,实现“5分钟响应、半小时办结”,办结率达98%以上。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最红星期六”等志愿行动52次,服务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辖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城市精细化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中队将以“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热忱,以“高标准、常态化”为目标,坚持为民惠民,坚持争先创优,精心励志,奋力续写文明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