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3M130259282T/2020-8297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气象局 发文日期: 2020-06-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宁波市海曙区气象局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0-09-28 15:31 来源:区气象局 浏览次数:

根据工作部署,现将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做好气象保障 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加强重要天气过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坚持“形势早会商、服务早研判、天气早提醒”,不断提高预报精准化和预警提前量,为区委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服务专报、信息内参、决策服务、天气提醒等形式,全方位做好低温霜冻、强对流、梅汛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春运、五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入春、入梅等关键节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1月底启动“防疫专题气象服务”,通过短信、微信、钉钉、影视节目等提醒公众和防疫人员做好应对工作。

截至2020年6月22日,发布决策短信350条次、约35万余条。发布气象决策材料共100期,其中气象信息月报6期,重要天气报告3期,气象信息内参10期,气象周报48期,专题气象服务31期,汛期天气气候预测2期;发布更新预警信号33次。

(二)持续开展为农服务 多措并举强化气象保障

今年初受气温异常偏高影响,各类作物提前萌动或成熟。我局强化部门联动、提早预警服务,主动对接农户,3月起全面启动春种春收专题服务,多措并举做好春茶采摘、水稻播种育秧、小麦油菜收割等专题气象服务工作。针对水稻和小麦不同生长期,开展低温霜冻、连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影响预报,提醒农户做好防范,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3至4月出现低温霜冻或暗霜,提前向相关部门和茶农发布茶叶采摘提醒短信,茶场及时采取了烟熏、名优茶覆膜等措施,有效降低损失,产生明显经济效益。截至6月22日,共制作发布专题服务材料18期,决策短信26条次、共计2万余条,受益农户400余户。

为详细了解今年以来气象灾害对各类作物影响情况,组织技术骨干赴多个茶叶基地开展灾情调研4次,电话调研10余次。赴洞桥天胜农场、实验基地调研3次,了解农场和数字农业园水稻种植区气象服务需求,为农场生产经营和海曙区单季晚稻百亩方超高产攻关提供气象服务。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挖掘生态气候资源潜力

深入推进“三服务”工作,助力服务争效。成立樱花花期课题研究组,在樱花基地设立自动气象监测设施和高清摄像头监控设备,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智能网格预报格点资料,实时研判樱花生长状况,准确预测樱花花期由“旬”到“天”,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分批、错时吸引众多赏樱游客。该项工作在《中国气象报》刊登报道,入选省“三服务”活动月度十个好典型,并在《浙江信息》、市“三服务”专报上刊发。

不断探索“互联网+”气象服务产品。与宁波气象服务中心、甬派合作,运用“气象大数据分析+融媒体直播”的形式,聚焦横街镇大雷春笋,为横街镇春笋注入气象科技元素,累计参与直播人数近40万,助力笋农增收增效;与龙观乡政府对接,实现微信公众号信息共享互通,每周四“遇见龙观”微信公众号推送气象信息,为公众旅游提供参考。

(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优化和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布局,经多次实地调研,拟在中心城区翰香小学、古林镇各新建1个自动气象站,加强城区监测能力,同时满足现代化数字农业园水稻种植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气象服务需求。

畅通与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单位合作渠道,建立部门间联合会商早期预警机制和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与政法委联合发文,积极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好气象信息传递和灾情上报等工作,通过制定考评办法、完善奖励机制、开展培训等途径,加强气象信息员、协理员管理。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完成重点单位责任人(防汛责任人)名单登报公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融入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组织11个村(社区)创建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指导龙三村申报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精品村落。

(五)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  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职能

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深化“减证便民”,减少群众提交证明材料11件,两个事项纳入“宁波办事”综合自助服务终端机。扎实推进告知承诺制、证照分离改革、数据开放共享各项工作,践行“最多跑一次”陪办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气象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截至6月22日,办理系留气球活动审批5件,防雷装置设计审核1件,防雷装置竣工验收1件,气象证明11件。平均办结时间为15分钟,网上办结率100%。

落实气象安全责任,推动气象安全工作纳入区“平安海曙”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防雷安全监管,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开展易燃易爆企业防雷安全全覆盖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落实,目前完成34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机构开展区域内易燃易爆危化场所防雷设施隐患整改排查,并出具报告;应用省执法平台开展“互联网+”监管。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建业务双提升双促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和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紧抓分管部门。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制度修订,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根据《“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奉献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三阶段重点任务安排》部署,积极落实整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开展气象部门第33个“职业道德教育月”专题学习,注重党员思想动态分析研判。认真落实“周二夜学”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开展关于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大讨论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凝聚共识、汇聚众智,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贡献气象智慧和担当。

深化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从日常抓起,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抓细抓实支部建设,局党支部成立两年之际,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四星级基层党支部”称号。加强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发展,与洞桥镇上水契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开展省市县气象局党支部三级联动活动,与省气科所、市生态气象服务中心结对开展党日活动,依托上级智库指导我局业务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纪律建设。狠抓作风建设,落实“作风建设提效年”,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不负韶华 攻坚担当”机关干部责任大讨论,共发现问题57个,提出意见建议40个,征集到对本单位工作职责外的意见建议5条。通过周二夜学、理论中心组学习、廉政谈话等形式,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建带群团建设。推进新时代海曙气象党建文化建设,创建“天一云霞”党建服务品牌,打造三支业务服务团队。以“立足气象创新业,青年文明树新风”为宗旨,成功创建区级“青年文明号”。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 2名党员干部作为驻企联企服务员进驻11家企业。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严密监测,及时服务,做好台风、暴雨、强对流、雨雪冰冻等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服务保障工作,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优化和完善自动气象监测站点布局和探测环境。

(二)着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部门间联合会商,强化部门联动,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积极部署相关工作,组织安泰社区开展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及防灾减灾综合社区创建。完善基层气象科普教育与培训体系,完成2家气象科普进农村文化礼堂,联合教育局开展9月科技节气象科普系列活动。

(三)持续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助力美丽海曙建设。深化个性化特色农业气象业务,不断拓宽气象为农服务渠道,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建立点对点服务产品和预警信息传递渠道,推进直通式气象服务不断深入。

(四)紧跟“最多跑一次”步伐,确保气象证明改革实施平稳有序开展。继续推进全区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防雷安全监督检查,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切实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五)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进度要求继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部署,将海曙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海曙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提供气象科技保障。

(六)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和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加强机关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丰富“天一云霞”党建文化品牌内涵,持续深入开展省市县气象局党支部三级联动活动、与洞桥镇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加强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和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