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热门推荐

海曙 以争当“重要窗口”建设排头兵的姿态推进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7-31 08:40:54   浏览次数:      来源: 地区管理员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研发成果

宁波(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宁波阿里中心

雅戈尔集团智能车间

上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人才团队

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

帅特龙公司数字化车间

■全媒体记者 孙勇 周唯轶 江儒斌

■摄影 沙燚杉 忻之承 胡淑君

疫情阴霾之下,经济社会发展一度按下“暂停键”。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四明大地生机渐复:道路车辆川流不息,工厂设备重新运转,企业员工重归岗位,景区游人绽放笑容。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复杂形势和蕴含的宝贵机遇,海曙以“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为引领,积极参与“246”“225”“3433”“4566”等产业规划实施,持续推进“项目攻坚提速年”“转型升级提质年”“作风建设提效年”活动,立足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加大力度激活高能级平台的创新动能,同时面向全球招才引贤,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当前,海曙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在宁波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进程中争当排头兵,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聚焦一系列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举措,频出招、出新招、出实招,以动能转换的“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以为企业纾困的“减法”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勠力同心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速推进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对海曙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而言,疫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磨炼战斗力、寻找新动能的好机会。

战“疫”打响不久,海曙就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为目标,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同时,海曙主动担当、服务全市,加强机场、铁路、客运中心等交通卡口管理,严格落实受控进出机制,坚决守牢宁波“大门”。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医务人员义无反顾、英勇逆行,公安民警、村社工作人员坚守一线、日夜奋战,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汇聚起了共同战疫的硬核力量,用23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用42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以“海曙控”确保了“宁波控”。

关口,不容我们徘徊。化危为机推进统筹发展,海曙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速推进。

特殊时期,复工、招工的视野要放得更宽、触角要伸得更远。为此,一场“春风行动”在海曙悄然启动,相关部门与贵州、江西、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主动对接,加强与贞丰县、义龙新区对口劳务协作的力度。全市首架劳务包机、一辆辆专列和专车,将数千名被疫情阻隔脚步的企业员工带回岗位。

与此同时,区人社局组织了8支赴外招工小分队,分赴江西、安徽、河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江苏等8个劳动力来源相对较集中的省份,展开靶向式“抢”人,并提供全程保姆式返岗服务,让员工安心放心,助企业运转复产。

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海曙在成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专班的基础上开通“81890”24小时企业复工咨询电话,优化“政企直通车”平台,建设完善“海曙区企业复工平台”,随时随地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和解决复工面临的困难。

18支定向服务小分队也建立起来,它们的服务目标是17个镇(乡)街道及望春工业园,根据企业反馈问题深化“三服务”活动,实现一对一常态化联系,协助企业实现复工进度和产能释放的吻合。

一座座平台、一支支队伍,让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了坚实的支撑和澎湃的后劲。

随着防疫工作趋于常态化,运行两个多月的“海曙区企业复工平台”还完成了“自我升级”,专注收集、分析研判现阶段企业招工难、交货难、融资难、原材料供应难等问题,让服务更精准、更有效。目前,该平台已解决企业“疑难杂症”300多个。

复工复产脚步加快,企业发展活力重现,疫情下潜藏的转型升级机遇逐渐显现。

危中抢机 政企同心共谱产业发展蓝图

从小程序、微信群到全员线上营销、邀请流量明星直播……服装龙头企业雅戈尔,在疫情下加快了数字化的探索。一季度,雅戈尔线上营收同比增长51.1%;

博洋服饰通过整合超过千家上游企业和配套供应商的大数据,解决内部供应链难题的同时,帮助更多上游企业找到突破口。今年前四个月,博洋服饰日均产量达到10万件,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九成以上;

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帅特龙集团,在疫情期间静下心专心做转型——过去14个装配车间工人负责一条流水线,数字化改造后,只需2到3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量……

政企同心、砥砺同行。这些龙头企业的实践和思考,也是海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当加快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打造现代产业数字赋能先行区的必经之路。

当前,宁波已着手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为下阶段全市的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规划。不久前,宁波又勾勒出重点领域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为企业转型指明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引领,也要针对自身产业基础、特色优势针对性施策,走出一条海曙特色的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现代服务业是海曙的传统优势,去年,中外运、温州商会等总部经济项目进展顺利,杉井奥特莱斯四期、U-park购物公园开业运营,富茂大厦、东方商厦等商业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南塘老街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全市首个“9610”跨境电商出口通道正式开通,“凤凰行动”海曙计划深入推进,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72家,直接融资额达55.2亿元。

4月22日,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首的德勤在海曙设立的分公司也正式宣布运营。这是德勤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正式运营的新设机构,展示了德勤对宁波、对海曙营商环境的认可,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的肯定。

今年7月,海曙不仅把海关、税务、人民银行等跨境电商业务相关部门聚到会场,还邀请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豪雅集团等跨境电商平台,中外运集团、顺丰速运等供应链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式的一对一深度产业对接。跨境电商实现这样的“全链”对接,在全省尚属首次。

数字经济、临空经济、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意味着海曙发展新兴产业的未来。当前,全区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实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日趋完善,良好的康养环境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让生命健康产业后劲十足,一批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和企业的落地,更是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清晰起来。

集聚优势 平台建设激发澎湃创新动能

6月28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与宁波的全面合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宁波阿里中心在海曙揭牌。

阿里巴巴集团在宁波设立的这个独立法人机构,旨在统筹阿里巴巴集团在宁波的所有业务,实现与宁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可以称为阿里巴巴在宁波的“家”。

未来,宁波阿里中心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推进宁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传统贸易赋能优势,加快推进三江口区块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升级,并辐射带动全市商贸的提升;充分发挥创新生态集聚优势,与甬江科创大走廊形成良性联动,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聚变效应。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之年,我们要加强重大平台谋划建设,依托重大平台落实重大项目支撑、明确重大产业方向,以规划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正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平台和产业园区,为优质企业、优秀人才集聚开垦沃土,力争实现高水平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区的目标。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国(浙江)自贸区赋权扩区、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机遇叠加的大环境下,重大平台建设的意义愈发重大。

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推动机场四期拆迁,着力构建空铁一体综合枢纽。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空港片区持续推进,真正将这一区域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新型业态丰富、发展活力充足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原有的望春工业园区、电商园区、月湖金汇小镇,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大量低小散或闲置的村级工业园,将按照“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进行改造。

依托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岐阳工业园区、洞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梅园小微企业园等园区将加快建设,中新创智(宁波)产业园一期已经动工,丁家地块总部企业建设的规划也展露苗头。

种好梧桐枝,方能引凤来。得益于大平台的建设,海曙创新动能愈发澎湃。

引凤栖巢 引才用才留才育才持续发力

4月19日上午,一句“谷雨有雨、宁波有你们”,牵动着海内外无数英才的心。2020宁波人才日的启动仪式上,海外优秀学子代表、牛津大学毕业生陈琦站上讲台,热情推荐这片人才安居乐业的“沃土”:“刚回国时,我考虑过去北上广,但因为‘谷雨之约’,我选择了宁波、选择了海曙作为创业起跑线。在这里,公司选址、工商注册、资质审批等各项琐事,竟然‘跑一次’就全办完了!”

海内外人才的声声赞许,是对海曙引才成就的最大肯定。去年年底,全区人才总量已达23.96万人。近日,海曙再次在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中脱颖而出斩获桂冠,并历史性获评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优秀奖。

一座人才集聚的“磁场”,正在持续发挥着作用,且愈变愈强。

引才怎么引?海曙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外派6支“双招双引”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重点城市,开展个性化目录招引。同时,还将10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入海曙,深度对接本地企业需求,针对性招引契合当地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专家。

布局海外,海曙设立6个“引才引智”工作站,聘请海外乡贤担任引才大使,通过各类对接考察活动与海外人才接洽商谈。

留才怎么留?海曙主动与地方院校合作,共享人才资源信息、共建研发平台,跨区域打造“引才共同体”和“校企共建”平台,去年以来合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4人,一年新建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数量高居全市榜首。

如今,海曙和高校的人才合作对接已成为常态化机制。18家市外高校与海曙建立紧密联系,去年聚焦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举办8场巡回招聘活动,组织420余家次企业参与,引进各类产业人才近1900名。

当前,我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健全政策机制、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营造生态,将人才视作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抢抓人才资源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奋力建设海内外高素质人才集聚区,构筑人才洼地和创新高地。让我区能脱颖而出,成为四海英才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首选之地,共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