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海曙区鄞江镇的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内,堆积如山的废弃玻璃经分拣、粉碎、熔炼、定型等工序后,成千上万颗玻璃珠和炫彩雨花石从窑炉中“争先恐后”而出。“幸好停产期间采取了‘保温’措施,使得公司复产后能迅速进入生产状态。这阵子我们正加紧进行炫彩雨花石新产品的最后准备工作,之后将把样品发往全国各地的客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公司所开发生产的炫彩雨花石色彩明丽,可拼凑成不同的图案,从而应用于不同的装饰场景,有别于仅有黑、灰、黄等单调色彩的天然雨花石。然而,这些美丽的炫彩雨花石,皆由废弃玻璃所制。
自2000年起,该公司生产的玻璃珠,便已采用废弃玻璃取代30%的玻璃珠生产原材料石英砂。之后,随着不断地技术改造和配方调整,2002年,该企业废弃玻璃占生产所需原材料比例97%。2013年,随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启动,垃圾分类全链条中的末端处理环节成为“长利风”的关注点。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玻璃,让公司有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并“走”上了循环利用之路。
然而,并非所有废弃玻璃都能用来生产透明玻璃珠。“国内玻璃珠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而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天然雨花石开采量日益减少,但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这或许是新出路。”该公司负责人说。在了解到国内几乎没有企业从事雨花石的工业化生产后,自2013年起,便着手开发生产炫彩雨花石,择品质佳者制作传统透明玻璃珠,其余则作炫彩雨花石的生产原材料。2016年,炫彩雨花石投放市场,因硬度、强度、抗冲击力、可塑性等方面都优于天然雨花石,受到不少客户青睐。据粗略计算,自2016年至今,该公司售出的炫彩雨花石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相当于近17个标准足球场。
2017年,“宁波废玻璃回收分拣中心”落户于此,为宁波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公司玻璃制品日产量约70吨,相当于宁波及周边城市周围每天约有70吨的废弃玻璃可被消化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而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疫情发生后,停产势在必行。但考虑到复产后要确保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废旧玻璃能及时‘消化’,停产的1个月内,我们果断选择‘停产不停炉’,即把炉内温度控制在1000℃左右,为复产争取时间。”负责人说,煤气发生炉是生产制造玻璃制品的重要设备,炉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450℃左右,若停炉后再烧,则需1个月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到原来温度,势必将影响废弃玻璃的处理进度。
疫情尚未结束,公司已积极投入到新产品的生产推广工作中。在其产品陈列室里,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炫彩雨花石贴片颇引人注意。据介绍,该产品结合“贴瓷砖”的理念,根据雨花石的颜色,设计出不同的贴片样式,之后顾客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手动铺设一块块雨花石,方便又快捷。“尽管疫情有影响,但我们依旧信心十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