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近邻胜远亲
时间:2019-06-13 08:31 来源:海曙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林婷婷 李旭煌 通讯员沈晨舒 林吕丽 徐静)“阿伯,您在家吗?”近日,徐家漕社区社工林吕丽和“及时雨”就医陪护队志愿者陈培刚赶到居民蔡大伯家中探望。原来,社工在日常联系时,发现电话那头的蔡大伯没声音,担心“有事”,便和“及时雨”就医陪护队志愿者一起上门。进门后了解到大伯发烧了,躺在床上,他们喂他吃了药,并通知了家属。这是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及时雨”就医陪护队日常工作的一个普通场景。

9年前,周蔚文得知徐家漕社区有孤寡老人生病无人陪护,就和几位居民自发组建了“及时雨”就医陪护队,针对社区内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开展就医陪护服务,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日前,“及时雨”团队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慈善义工组织。

周蔚文说:“我们社区是宁波第一批经适房社区,老人比较多,其中空巢老人超过一半。”她说,有一次,一位老人独自在家,生病晕倒都没人知道,后来邻居们问她为何不去看医生,老人说自己腿脚不方便。“她说自己一个人要挂号、约检、拿药,太困难了,我听完心里很酸,想着如果有人来帮助社区的老人,该多好。”

志愿者队伍成立后,他们每天会去敲独居老人家的门,跟他们聊聊天,有啥头痛脑热的,及时送医院,老人们称他们就是“及时雨”。周蔚文向记者介绍的时候,展示了随身带的一个文件夹,里面记载着关爱小区独居老人的资料。她说,和这些老人都碰个面,是志愿者们每天的必修课。

多年来,社区有500多位老年人得到了“及时雨”团队的帮助。如陈爷爷在太阳底下中暑晕倒、傅师傅在银行存款时失忆、张阿姨自杀未遂……老年人的意外和风险无时不在,“及时雨”就医陪护队总是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对接。

周蔚文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去年夏天,社区老人胡阿婆错把风油精当眼药水。84岁的胡阿婆家住关爱小区,当时她在家感觉眼睛不舒服,便在家里找眼药水。由于年纪大眼神不好,误将风油精当眼药水滴入眼睛,她顿时疼痛难忍。周边居民得到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及时雨”团队,大家一起将胡阿婆送去医院。

除了在紧急危难时刻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平日里,“及时雨”就医陪护队也主动关心、帮助社区弱势群体,组织队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义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测血糖、量血压,开展常态化公益志愿服务。“三无”老人张国宝是个残疾人,并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且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志愿者们便定时为老人量血压,每周都替他配药,送到家中。蒋卫义就是与他结对帮扶的志愿者。到了每周固定的配药日,上午8点,蒋卫义便会和另一位志愿者竺师傅一起来到张国宝老人家中,用残疾人专用车护送老人前往康宁医院。

从2009年成立至今,“及时雨”就医陪护队队员已发展到20余人,经历了从简单的就医陪护到紧急救护的升级。去年,社区还专门举办了一次急救培训,基本上每位志愿者都拿到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街道也专门为就医陪护队的志愿者们购置了担架、推车、轮椅、医药箱等专业装备。

扶老济困是传统美德,再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也是巨大的帮助。6月10日上午,高桥镇八方锦苑小区的几位居民代表来到李惠利医院东部医院,将饱含居民爱心的10533元善款,交到患者冯启顺手中,患者一家连声道谢。

冯启顺是八方锦苑小区的居民,老家在江苏南京,到宁波生活已经有20多年,他在天一家园开了一家理发店,每日很晚回家,八方锦苑小区里认识他的人很少。去年底,他突感身体不适,连续感冒发烧,后来在医院做CT检查后,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目前已经历了7次化疗26次放疗,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妻子要护理他,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看病急需用钱,他们只好申请水滴筹,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社会热心人士通过水滴筹总计捐款7万多元。

端午节那天上午,八方锦苑小区居民周渊发现这个受捐对象是本小区的居民,便将链接转发至八方锦苑小区业主微信群。并附言“这个人好像是我们小区的,大家献份爱心吧。”

“各位委员,我提议在八方锦苑小区设置募捐箱,发起对冯启顺的募捐活动。”业委会主任王朋虎得知后,便动员大家伸出援手。

业委会副主任张邦基马上响应:“我同意王朋虎的做法,我们几个业委会成员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号召广大业主伸出援手,帮助困难家庭。”

第二天,他们在小区里设摊募集善款,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居民们纷纷前来献爱心,有的抱着小孩来捐款,有的路过留下200元不肯写名字,也有的居民通过微信捐款,有的打电话来请熟人转交……两天下来,社区居民一共捐款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