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77654997/2019-8237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政务服务中心 | 发文日期: | 2019-03-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18年,区审批管理办公室(交管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认真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制定计划、狠抓落实,确保了法治创建工作与单位工作有效结合、齐抓并举,以法治创建促进单位工作科学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全区受理群众办件数为767369件,办结数为753126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交易1184宗,交易额达67.07亿元。
一、以依法行政为核心,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
(一)以“审批考级制”带动“受办分离”改革。一是“整合队伍”,破解“不好管”难题。海曙区通过“受办分离”改革,将审批服务中的办理流程进行分段,由区审管办承担受理、出件、咨询服务职能,并通过划转11个进驻部门的26个窗口用工指标和人员至审管办,实现前台窗口的统一管理,破解窗口人员管理难的问题。改革后,审批窗口数量已从37个减少到25个。二是“评级定薪”,破解“不愿学”难题。出台《海曙区政务服务窗口受理人员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将业务受理技能等级分为五级。窗口工作人员在审批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考试后,由各审批部门和审管办组成技能等级评审小组,进行“职称”评定,获得等级证书。根据不同技能等级,设置技能工资,以每级400-600元/月拉开人员收入差距,并将窗口人员作风效能、业务学习、群众满意等要素纳入绩效考核,激励窗口受理人员常态化学习。三是“动态调整”,破解“松懒散”现象。完善窗口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机制,聘请各审批部门业务骨干为导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审批考级制学习考试平台”,将培训教材、课件、视频、考试题库载入平台,由系统记录窗口人员的网上学习和自测练习情况,自动形成学时学分。四是“全域分类”,实现“盆景”变“风景”。海曙区在行政服务中心为试点基础上,出台《海曙区政务服务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实施方案》,积极构筑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分中心、镇(乡)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并将服务体系中的所有窗口人员纳入“全科医生”培育范畴,分层级开展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培育覆盖各层级窗口的“全科医生”700余名,257人获评技能等级证书。此外,我区基建项目代办员、镇(乡)街道网格员、镇(乡)街道交易站交易员等均参照培育。
(二)以“暖心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整合“审批资源”,实现就近办。在集士港成立行政服务分中心,同时推动“两集中两到位”和部门中心、分中心的双进驻。设立海曙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和集士港不动产办理点,分别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管理,方便全区群众办事。整合专业分中心,推进婚姻登记中心迁入行政服务中心事宜,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扇门”。二是推进“一事联办”,实现一窗办。从群众和企业角度出发,合理界定“一件事”,将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事项予以整合,采取“一份材料、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的服务模式。结合中心办理企业设立较多的情况,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备案、数字证书一事联办。三是推出“便民化”服务,实现一次办。开展“减事项、减材料、减次数、减时间”行动,实现“减证便民、一证通办”,目前已实现缩减次数59次,取消材料279份,通过数据共享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材料299份,精减时间3028个工作日。依托“互联网+”,我区962项审批事项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306项实现“零跑腿”,299项实现“全城通办”。四是“颗粒化”梳理,实现方便办。启动审批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工作,根据群众和企业具体办事情形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细分,建立精准化材料清单,提供详细材料模板和填报指导,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全程无忧”。截止目前,已整理出374项审批服务事项1013种办事情形,形成1013套材料模板,录入无差别收件系统中。
(三)以“夯实基础”助推项目审批提速增。为克服基建项目审批这一薄弱环节,我办多次走访各镇(乡)街道、审批职能部门,实地踏勘项目现场,来不断了解业主需求、理顺部门审批职权、逐一协调解决项目难点堵点,助推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重点服务的140个区级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资219.8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90.46%;截至目前,4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39个,开工率97.5%。今年6月、7月、8月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100天”实现率分别为67%、100%、100%。一是构建项目代办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三员”代办,建立“一周一访、一周一会、一周一督”工作机制,每周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了解项目进度,每周召开会议协调项目推进,每周督查落实项目进度。此外,依托 “6+1”会商、“9+X”会审机制、项目审批周例会制度等实现项目业主、区级部门和市级部门有效联动,推动基建项目联办统办。截至目前,已召开会商会审会议25次,为33个基建项目解决审批实际难题。二是创新基建项目审批办法。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快速审批法。制定《海曙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审批操作办法》和《海曙区重大投资项目分类审批操作办法》,其中,作为特定项目审批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目前全区已签署加装电梯意向书16份,完成加装电梯3部,正在施工3部。三是优化项目推进服务举措。结合业主在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堵点采取“四办”,助推项目落地。针对业主对审批流程不熟悉的现状,采取“全程跟办”,即从取得土地开始,通过上门服务、电话回访、微信QQ等多种联系方式,全程介入辅导。比如乐卡克项目通过“全程跟办”仅用63天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的审批全流程。针对未供地前土地取得主体相对明确的项目,采取“创新快办”,今年来,已先后为环球广电、集士港中学扩建、宁波国际邮件互换等项目,开展模拟审批探索实践。其中,环球广电项目实现土地招拍挂后37天完成了开工前审批。针对项目涉及审批内容多、流程复杂等问题,采取“上门辅办”。组织相关部门联合上门就项目实际开展辅导,比如针对半山伴水项目,通过“上门辅办”实现规划许可证提前10天,水土保持提前19天完成审批。针对企业在建设期间遇到的难办事,采取“暖心包办”。比如环球广电项目在建设期间遇到临时用水、员工宿舍安排等问题,主动协调包办,顺利解决企业在建设和经营上遇到的困难。
二、依法履行职责,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坚强堡垒
(一)理顺体制机制,拓展交易职权范围。一是成立监管中心。将住建局招标办成建制划入区交管办,成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中心,受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农林水利局等行政行业主管部门委托,对各行业和产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集中监督管理。二是明晰各方职责。根据交易类型,划分各方职责,工程建设方面,明确交易管理、交易中心、监管中心三方职责和边界;政府采购方面,按照“紧密沟通、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及时补位”的原则,理清采购办、交易管理、采购中心的三方职责,并依此制定业务流程,理顺机制,形成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合力。三是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聚焦服务“三农”,会同农林水利局研究制定《海曙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海曙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办法》,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制度,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镇(乡)街道小型平台挂牌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三农”工作保驾护航。
(二)完善交易制度,强化两级平台联动。一是规范小型平台运作。制定《关于明确海曙区公共资源交易限额等相关规定的通知》,统一镇(乡)街道交易权限。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镇(乡)、街道小型项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意见》、《海曙区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参建单位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小型平台运作。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统一公开小型平台交易栏目,确保公开透明。二是加强两级平台互联互通。建立两级平台联络员制度,通过区平台工作人员对口联络辅导、镇(乡)街道工作人员到区平台挂职等方式实现联动协作。加大对镇(乡)街道交易站负责同志的业务考核力度,将交易站挂牌与业务水平相挂钩的方式,提升小型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平台规范运作。三是完善交易监管制度。制定完善行风监督员、预选承包商、参建单位信用评价、代理动态考核等制度,不断健全交易监督体系。加强招投标资格审查、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实现全流程严格把控,确保程序规范。截至目前,公示代理考核结果、违规操作查处结果、参建单位未履约通报共计21次,累计发现6个项目18家企业存在疑似串围标行为,对企业进行约谈教育,罚没投标保证金共计139万元。
(三)创新交易举措,优化公共资源市场配置。一是围绕“助融资”,全市首推政采贷。在全市首推政府采购支持中标供应商信用融资服务,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减轻政府采购供应商的资金压力。目前,海曙已吸纳中信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提交的“政采贷”方案,按优于一般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政采贷贷款年化利率为6%-8%,比市场一般信用贷款优惠4个点左右),让中标企业实实在在得实惠。截至目前,已累计贷款2000余万,为企业节省利息约80万元。二是围绕“降成本”,推出年度投标保证金联保制度。我区出台《海曙区小型项目施工企业年度投标保证金制度实施办法》,针对海曙区内注册且信用良好的施工企业,在参与我区入围限额以上法定规模以下的施工类招标项目(目前是50-200万)时,可选择缴纳年度投标保证金来代替多次缴纳,不仅降低了投标交易成本,还减少了投标单位参加数量被泄露的可能性。截至目前,已减少约450笔保证金收退,按平均每笔2万计算,合计为企业减少了900万的资金流动,有效节约投标企业的人力和资金成本。三是围绕“保权益”,优化内部审核流程。改变以往必须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批复、工程规划许可证才能进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招标的模式,对重大项目实行预招标,实行行政审批与招标同步进行,为项目节省时间。古林镇机场三期拆迁安置房项目实现半天内完成招标备案及招标公告发布,节约至少15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