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45972/2019-63649 | 组配分类: | 工作信息 |
发布机构: | 江厦街道 | 发文日期: | 2019-1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阿姐,我来看你啦,最近还好吧?”
“是水仙啊,诶呦,又买了这么多水果,实在是不用破费,太麻烦你啦。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阿姐,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水仙”是江厦街道郡庙社区居民徐水仙,今年73岁。她自己身患癌症,却心态良好,对社区、对社会心存感激,长期在社区内从事爱心公益活动。
2016年,徐水仙成了社区老年协会的会员。“当时我就想着,要为咱社区的老年居民做点事情。”徐水仙回忆道,她从社区了解到,郡庙社区有不少独居老人,于是就要来了所有人的名单。
自此以后,徐水仙就与辖区内10余名独居老人结对,隔三差五登门看望,结对老人生病住院时,她还带上水果礼品前去医院探视。“我就每周电话问候一下,天气变化时关照一下,过年过节祝愿一下,他们身体不好的时候上门看望一下。”徐水仙告诉记者,“我也是独居老人,很理解内心需要关怀照顾的感受,现在我的腿脚还利落,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这样忙来忙去,感觉日子过得很有意义,很充实。”
今夏,家住灵桥路677弄的罗阿姨脊椎骨骨裂,躺在床上起不来。20多天里,徐水仙每天上门送点心、送蔬菜,帮忙做点家务杂事。“虽然罗阿姨有亲戚前来照顾,但我还是放心不下。”徐水仙说。
除了与独居老人结对,徐水仙还想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2013年,徐水仙手捧2万元现金来到社区,希望把这些钱用于社区的公益事业。为用好这些爱心款,社区决定为她设立专门的爱心公益基金,请徐水仙为这个基金命名。
“我能力有限,这个钱也不多,希望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徐水仙把爱心公益基金命名为“小帮帮”。之后,社区还为徐水仙的善举专设帮扶款项,用于社区内有需要的人。今年春节,社区申请调用了其中的1500元,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等,用于慰问困难家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徐水仙还资助了一名郡庙社区的困难大学生。2016年,徐水仙来到社区,提出想结对一名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大学生的意愿。“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没上过学,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帮助那些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孩子一直是我心里的愿望。”徐水仙说。
经过排摸,社区找到了一名单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小张,与徐水仙结对。此后,徐水仙每年暑假给小张5000元,用于她大学期间的学杂费等。“学费对我们家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感谢徐阿姨能让我在没有太多压力的情况下,去完成学业。”小张表示,将来,她也要像徐阿姨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徐水仙在家里言传身教,女儿为人处世也以她为榜样。郡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梁晓译透露,徐水仙的女儿汪乐是灵桥广场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今年,她也结对了一名郡庙社区的低保家庭儿童。
结对独居老人、资助困难大学生、设立爱心基金……街坊邻居们一提到徐水仙,无不钦佩,感谢她为社区、为邻里所做的诸多爱心善举。因为信任,有的邻居外出旅游时,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徐水仙保管,请她帮忙照看盆花和金鱼。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11月举行的首届“江厦您最美”颁奖典礼暨江厦第七届商居文化艺术节上,徐水仙获评“江厦您最美”十大最美人物之“奉献之美”。
在徐水仙看来,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我就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给别人一点帮助,多给社会一点爱,多传播一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