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空气、整洁的道路、清澈的河水、崭新的民居……这是龙观乡山下村的最新写照。
步入山下村,只见一弯溪流携几片落叶从村前穿行而过,一旁的园林工人正在打理绿化带,花草的芳香随风飘来,令人心旷神怡。
“云雾缥缈水云间,姹紫嫣红山复山,千顷田野黄金色,醉人秋色在眼前。”初秋的山下村,清源溪穿村而过,道路一尘不染,庭前屋后绿树环绕。
山下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溪,青山绿水,景色优美。隔着清源溪望去,但见居民小洋楼红墙尖顶,鳞次栉比,村边绿树成荫,在草木的掩映下,小村像一幅画,像一首诗。
清晨,孩子们在长廊里嬉戏,老人们或健身或务农或围坐一起唠家常……一派自然祥和的生活图景,在龙观乡深处渐次展开。
跨过一座小桥,来到村内,沿村路而行,一路上看不到塑料袋、纸片,更不用说路边随意堆放的杂物了。村民叶亚芬正在自家门前收拾菜叶,一边整理,一边将菜叶放进垃圾桶里。
来到叶亚芬家,乡村新景也揭开了面纱。新房装修得精致又不失大气,房前屋后花木丛生,卫生整洁,屋内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电器样样齐全,单从视觉而言,与城里人生活并无大的区别。
很难想象的是,几年前,这里的人居环境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洁美经验
山下村由山下、张家两个自然村组成,选择全拆全建的新村建设模式,是我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典范,曾获“省级卫生村”“市级千村绿化工程”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民入住新房后,山下村开始注重垃圾分类,给每家分发了蓝色、黑色两只分类垃圾桶,并通过垃圾分类课堂、公共卫生管理课、年轻人“以一带十”等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村里还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对村民分类处理后的垃圾再次分类,确保分类到位。
作为鄞州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区里也为山下村配备了一台垃圾压缩设备。
对于垃圾分类,村民从积极配合到主动投入,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于洁美家园建设。
山下村现有500多名村民,老年人占三分之一。入住新村后,老人们自发成立了一个清爽行动小组,小组成员包干日常保洁工作,清爽行动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就督促处置。”清爽行动小组成员对于不卫生现象采取“零容忍”态度。成员大多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村民也很信服。
洁美村庄不仅要全民共建,细节上也需要注重。“空中杂乱交织的电线就像蜘蛛网,不仅影响环境整洁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村干部说,早在新村建设规划时,就已将电线下埋纳入规划方案,这进一步提升了新村的整体形象。
群众反映
村民叶博林:从老房子搬进新村,房子新了,环境好了,马路宽了,也没有人往路边、河道里扔垃圾了。现在,每天走在新村的马路上,感觉很舒坦。
村民叶存其:村里现在是动态保洁,定人定岗定责,每天都有人清理村里村外垃圾。我71岁了,也会垃圾分类了,住在新村里交关舒服。
村主任潘德芳:看着新村一点点建起来,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好起来,特别有自豪感。建设洁美村庄,村民也能积极配合,让村庄成为大家共同爱护的家园已成为共识。
放眼望去,龙观乡境内重峦叠嶂,山清水秀,秋风拂面,清爽怡人。雨后每立方米8000个负氧离子的生态条件,让人置身于天然氧吧。
随着新村建设的完成,家家户户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中,浑然一幅秀美的国画。这样一个洁净、美丽的村庄,怎会不让人心驰神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