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西塘河沿岸白鹭翩翩、花香清幽,长4.65公里、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亲水景观带风姿绰约、古韵悠长。相隔不足50米,是宁波轻轨一号线。
西塘河是高桥镇主要河流之一,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道。在水运为主的古代,它是甬城通往杭州、连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道。河上横跨多座石拱桥,至今高桥境内仍保留着高桥、上升永济桥和新桥3座单孔高拱石桥。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生活污水、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曾让这条河失去鲜活的色彩。3年前,区环保部门监测显示,西塘河水质等级五类,化学需氧量超标,河床淤泥沉积严重。
“五水共治”启动后,作为后塘河的一级河长,区委副书记、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毛春阳有着清晰的治理思路:“西塘河是高桥人的‘母亲河’,区域优势明显,它的治理要求很高也更难。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一条承载高桥文化、隐轻轨于林、多维立体的宁波城区西门户慢性生态带。”
根据这一高标准,当时西塘河整治目标明确为:通过3年集中整治,到2016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道水质达到四类以上;河面及河道两岸无漂浮物(杂草)、无障碍、无垃圾、无违章建筑,沿河两岸景观升级改造完成,绿化覆盖范围扩大。
西塘河整治从清河体起步,实现从河面垃圾、沿岸垃圾清理到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的转变,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
2003年底“五水共治”启动后,高桥镇对河道污染现象进行全面调查,制订治水路线图,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人口聚集最多的宁波大红鹰学院沿河部分曾经是整个河道的最脏水面,高桥镇第一时间与学校协调,做好校区内的截污纳管工作。
污水管网建设作为治水中的重要一环,高桥镇的推进速度很快。2014年,该镇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了西塘河沿线的39公里管网建设,并对在建、新建小区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做好管网对接,对老旧小区逐步推进雨污分流;对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排污方式、排污口位置、排污类别和排放量建档,对具备污水管接入条件的企业,督促其接入纳污管网。截至目前,已建成43.7公里污水管网,基本覆盖河道主要流域。
到去年底,高桥镇全面完成渔业养殖整治,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生活垃圾桶装化改造;河道保洁费用已从以往的每年100万元提高至170万元;全面推行河道保洁市场化机制,建立24小时河面、河岸监督保洁制度;重点打击偷排污染物、乱倒建筑垃圾和泥浆、乱占河道水面岸线行为,防止污染回潮反弹。
2014年11月,总投资3亿元的西塘河景观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致力打造水清鱼翔、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景观休闲带。
目前,西塘河景观工程已经竣工,以轨道站点为中心,呈现出预期的“一线四站”的独特景观:生态门户区长乐站,亲水环境优越;芦港站建设了木栈道等景观,成了一个迷人的小型生态公园;梁祝站,通过蝴蝶雕塑、凌波栈桥等景观,诠释了家喻户晓的梁祝爱情故事;高桥站,将抗金文化元素融入绿地景观设计。同时,西塘河沿岸现存的众多人文古迹,都被融入滨河景观。
3年的不懈努力,使千年古塘河重现了旧时历史风貌。它的重生,不仅使高桥人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和公共休闲场所,也让宁波首条轻轨静静隐于河畔森林中,成为提升品质宁波建设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