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首届“梁祝杯”青少年国际象棋棋王棋后赛昨天落幕。场内,小棋手们落子如风;场外,家长们交流孩子学棋心得。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和比赛成绩相比,这些少儿棋手的家长更看重国际象棋在开拓孩子思维、磨炼意志方面的作用。有些家长说,和孩子一起学习国际象棋,加强了亲子互动,家庭气氛也融洽了很多。
经过两天的角逐,来自我市51所学校的222名小棋手参加了从幼儿组到小学五年级以上组共六个不同组别的比赛,每个组别分别决出“棋王”和“棋后”。这些小棋手中,年龄最大的12周岁,最小的才6周岁。
在众多小棋手中,张柯宇说话不多,显得特别成熟稳重。10岁的他就读于鄞州区东湖小学三年级,在国际象棋比赛方面实战经验丰富,去年获得了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棋士赛男子五年级组第一名和“步景杯”宁波市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赛儿童男子乙组第二名。“张柯宇在一年级才开始接触国际象棋,大概学了七八个月,老师告诉我说你儿子有点天赋。我看他对国际象棋挺感兴趣,就把他送去了俱乐部学习。”张柯宇的妈妈告诉记者,自从学了国际象棋,原本外向的他能坐得住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我和他爸爸都不会下棋,他在家喜欢一个人琢磨棋题,比赛时一坐就是三小时以上。”经过历练的张柯宇言谈间颇有棋手的沉稳和机灵。记者问张柯宇学棋不觉得枯燥吗?他笑笑回答:“很好玩啊,每次赢棋特别有成就感。”这次比赛,张柯宇自认为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心态调整得不够好,下棋太快了”。
就读于江北实验小学的戴于程获得了一年级组男子第一名。他的爸爸戴延铭告诉记者:“国际象棋让孩子有了运动员的气质。”作为儿子的陪练,戴延铭通过学习国际象棋也受益匪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领略到国际象棋不同的魅力。对我儿子来说,培养了耐心,接受了挫折教育,开发了逻辑思维;对我来说,学会了遇事冷静、深思熟虑。”他说,父子俩一起练习、对弈,无形中加强了亲子互动,家庭气氛也融洽了很多。“并不是每一个学棋的孩子都能成为顶尖高手,我们看到孩子在跌跌撞撞中获得了成长,综合素质提高了,觉得很有收获。”
“现在家长们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看重比赛名次在升学加分方面的作用,而是更在乎学棋对孩子智力开发、行为规范、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原国家队队员徐洋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年前,国家队在鄞州区设立了基地,并以此为主场进行了多届国际象棋世界团体赛、中俄对抗赛、中美对抗赛等赛事,“这些赛事推动了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也为国际象棋在宁波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