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80501134/2016-6832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投资促进中心 | 发文日期: | 2016-01-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今年以来,我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把握“两区”发展定位和“四个领跑”战略要点,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开拓渠道,强化服务,主要工作成效明显。
一、2015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招商引资方面:实际引进市外内资32.08亿元,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133.7%。引进浙商回归资金16.72亿,完成全年指标的139.3%。新引进外资企业28家,实现合同外资16644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5238万美元,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101.6%。
(二)总部经济发展方面:狮丹努等一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永和居易北侧地块等一批总部项目启动开工建设。
(三)旧厂区改造方面:累计改造面积7.9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6%。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招商引资量质齐升。一是健全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和专题协调会议制度,由区主要及分管领导牵头,定期研究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重点招商项目进程,研究制定全区招商引资计划,通报和督查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引进企业服务等问题;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新增财源建设考核,设立街道企业留区税收增长率、街道企业税收增长率等指标,同时,优化招商引资规模指标和任务设置,增加新引进企业实到资金指标,使得考核办法更加注重新引进企业税收和引进效率。二是拓展多元化招商渠道。充分利用上海宁波周、浙洽会、甬港合作论坛等系列招商展会平台,共邀请百余名客商前来投资考察,推动宁波复星创新金融港、韩国医疗交流推广中心、宁波九一融资租赁等一批项目签约;发挥专业招商机构力量,与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宁波市国际投资促进局及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仲量联行等单位保持紧密联系,传递最新招商动态;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针对有可能转化的项目组织招商人员赴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展目标招商,进一步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三是搭建特色产业集聚平台。通过旧村、旧城改造等契机,整理出南站区块、鄞奉路、姚丰地块等地块进行项目规划和招商洽谈。同时,利用老旧楼宇改造提升,推动黑马电子等一批老旧厂房实施改造,已引进了一批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开展横河街国际医疗平台和新加坡邻里中心建设,推进类金融、文化、众创、健康医疗等产业在我区集聚;协助做好恒一广场、新荟天地、月湖经贸大厦等一批社会项目招商定位,加强引导业主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大优势项目引进。四是优化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完善定期走访企业制度,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举办2015年海曙区招商引资培训班,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相关部门及街道分管领导、招商人员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升招商队伍整体素质和招商服务水平。
(二)总部经济全面推进。一是分批推进总部项目进程。推进维科集团、狮丹努集团、市政集团、真和集团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其中维科集团竣工验收验收,狮丹努集团启动产业招商;推进阳光豪生大酒店东侧地块、永和居易北侧地块等已出让地块项目,加快开工前期手续办理,加快开工;推进原一百地块、南郊路地块、顺德路2号地块等前期项目分步实施,加速落地。二是完善总部资源信息库建设。有序开展总部经济基础信息排摸,对区内总部经济储备用地资源、总部企业信息及中心城区已出让商业用地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三是加强调研走访。组织实施“周计划、月小结”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落实领导联系机制和专人负责制,形成重大项目区领导统筹协调、局领导具体落实、联络员动态跟踪的项目三级联系机制,有序推进总部项目进程。全年共走访联系企业60余次,有效加快项目进程;先后完成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调研课题、海曙区促进总部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重要材料,研究落实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三)旧厂区改造有序实施。开展全区旧厂区资源调查排摸工作,建立“旧厂区改造”项目资源库;完成全区旧厂房违章改造成公寓出租情况排摸;立足海曙区情对区内“旧厂房改造”项目采取总部经济类、临时改变用途类及改造提升类等三种模式分批次、有重点推进,如启运路86号富茂机械厂利用原厂房改造成以微电影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填补了宁波微电影产业的空白,累计引进企业21家。环城西路756号宁波方圆检测厂改造成宁波星光大道大剧院,拉动了海曙西部文化产业,促进了月光经济发展。
(四)经济协作持续深入。按照“互惠、互利、共赢”原则,在持续输血的同时,注重提高结对帮扶地区自主造血能力,探索经济协作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互利。截止目前,已完成拨付各类对口支援帮扶资金270万元。实现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施山海协作合作帮扶项目6个,均完成年度目标。
三、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局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结合海曙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措施、突出重点、好中求进,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
(一)突出招引重点,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1.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产业引进。突出总部企业和税源型企业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总部机构,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企业集聚区,重点引进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开展招商项目效益评估工作,从投资强度、财政贡献、环境形象等方面综合评估项目效益,作为招引项目重要指标参考。
2.挖潜升级,提高存量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排摸、盘活、提升辖区内土地和楼宇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充分利用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铁路客运枢纽区块、月湖西区历史街区、旧村改造等开发机遇,引进一批龙头总部企业。重视现有企业的挖潜升级,鼓励企业在现有用地上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实现零土地招商。
3.广搭平台,开拓多元化招商渠道。充分利用好重大展会、活动等招商平台,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协会、招商顾问等商会平台,做好投资推介。加强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海曙(香港)联谊会、北京宁波商会、深圳宁波商会及知名跨国公司等之间沟通联系,逐步建立日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合作伙伴。
(二)项目梯度推进,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和旧厂区改造
1.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建设。统筹我区总部经济开展推进情况,制定安排2016年度总部重点项目推进计划表,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抓项目推进,确保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已出让项目抓紧开工,前期项目加快落地。
2.强化项目推进保障服务。发挥重大项目领导联系机制、跨部门联席会议、项目专人跟踪机制等项目服务机制体制优势,继续做好各个总部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专业化”做好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工作。
3.加强总部经济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总部经济“四位一体”信息库建设,加强其在我区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整合资源信息、提高要素支撑、增强项目管理等方面作用。不断拓展项目推进渠道,以鄞奉路滨江商务区、铁路枢纽宁波站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协助做好总部项目招商推介等工作。
4.全面推进旧厂区改造。充分把握我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空间再造的发展机遇,把旧厂区改造工作与总部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强区建设、旧城和旧村改造及重要区块建设相结合,重视“盘活”存量资源,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努力拓展项目推进渠道。
(三)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区域经济协作
1.深入开展多领域对口帮扶。加强对口地区间政府、企业的交流考察,推进两地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如根据贞丰县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农业种植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帮扶;联合区教育、卫生等部门,通过资金支持、干部挂职、资源共享等途径,开展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区教育、卫生领域帮扶;做好万州区基层干部、致富大队等赴甬培训等工作,开展人才帮扶。
2.有效提升山海协作水平。采取双向互访、实地考察、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强与舟山、丽水松阳、丽水云和在产业、教育、卫生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继续实施舟山普陀区帮扶项目,丽水云和“低收入奔小康工程”项目,丽水松阳、丽水庆元教育、卫生结对项目,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帮扶一个见效一个。
3.夯实经济协作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宁波国内投资合作信息平台、局网站五库一平台建设,搜集外出投资意向企业,投资地项目信息并及时添加或更新至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尽早配对。通过地区商会、有外出投资的企业等渠道,建立沟通合作的平台,在产业合作、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加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