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02-01 14:49 来源: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13年是我区推进“四个领跑”战略的突破提升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大力开展“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3.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86.0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437.49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3%和80.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0:16.4:83.6。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7.81亿元/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7.5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8297美元),增长6.9%。


表1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绝对值(万元)

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

5235221

6.7

第一产业

0

0.0

农林牧渔业

0

0.0

第二产业

860346

7.6

工业

514191

9.1

建筑业

346155

5.2

第三产业

4374875

6.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6984

2.8

批发和零售业

972036

10.9

住宿和餐饮业

163772

2.2

金融业

1187555

1.7

房地产业

454568

13.5

其他服务业

1339960

7.7

营利性服务业

588806

5.7

非营利性服务业

751154

9.5


图1: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70亿元,增长10.4%。税收地均集约度为2.66亿元/平方公里。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85亿元,增长15.6%。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2619人,保持公益性岗位1005个;失业人员再就业640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75人;培训失业人员3128人次,培训外来务工人员1083人次。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费87.7万元,220家企业受益;发放再就业援助补贴30.4万元,受惠276人;灵活就业补贴7104.2万元,受惠23709人。

  市场价格。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格局为“七升一降”:居住类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2.6%,食品类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烟酒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6%。


图2:2009-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7.53亿元,增长8.3%,其中,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319.60亿元,增长9.1%;实现销售产值356.09亿元,增长8.3%;实现出口交货值14.88亿元,增长7.5%;产销率达到99.60%。实现利润总额4.71亿元,下降24.5%;实现利税总额6.62亿元,下降16.5%。


表2: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工业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值

增长速度(%)

饮料酒

千升

20311

-3.1

服装

万件

3152

29.9

多色印刷品

万开色令

2425

-23.4

塑料制品

4622

1.6

金属切削机床

755

-28.3

塑料加工专用设备

615

-16.0

电力电容器

千乏

1179555

-14.3

碱性蓄电池

只(自然只)

715108

-87.6

原电池及原电池组(折R20标准只)

万只

17541

24.0

家用洗衣机

1384389

6.2

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套)

2497

-2.8

电子元件

万只

8711

-15.7

光学仪器

台(个)

183398

26.3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注册在我区的资质建筑业企业108家,其中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43家。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354.88亿元,增长25.8%,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112.12亿元,增长49.7%;房屋施工面积2108.3万平方米,增长26.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60.15亿元,增长31.4%;实现利润总额15.87亿元,增长44.3%。


图3:2009-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新开工项目28项,年末各类在建工程65项,计划总投资490.46亿元。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服务业投资117.43亿元,增长25.3%;基础设施投资36.35亿元,增长41.7%;民间投资22.27亿元,增长14.6%。“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成效显著,铁路宁波站改建、后孙拆迁安置房等40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6.0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2.6%。


图4:2009-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房地产。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住宅开发投资15.97亿元,增长77.4%;办公楼开发投资11.15亿元,增长42.6%;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2.40亿元,下降52.4%。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4.6万平方米,增长1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2万平方米,增长36.9%;办公楼销售面积6.1万平方米,下降31.9%。


表3:201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值

增长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

万元

394178

32.4

住宅

万元

159704

77.4

办公楼

万元

111504

42.6

其它

万元

122970

-5.0

房屋施工面积

平方米

1809961

-18.3

住宅

平方米

757152

-17.7

办公楼

平方米

410813

-10.0

其它

平方米

641996

-23.4

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346413

16.7

住宅

平方米

241907

36.9

办公楼

平方米

61201

-31.9

其它

平方米

43305

43.5

#现房销售

平方米

82734

6.5倍

期房销售

平方米

263679

-7.7


  四、国内贸易、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382.13亿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26.78亿元,下降2.0%。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43.3%;五金、电料类增长13.6%;汽车类增长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4%;中西药品类增长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家具类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化妆品类下降0.2%;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2.4%;日用品类下降4.3%。


图5:2009-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旅游收入96.13亿元,增长4.6%。年末拥有星级宾馆1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4家。82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15.51亿元,下降13.6%。限额以上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下降16.4%。

  

  五、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外贸。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68.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总额58.15亿美元,增长3.7%;进口总额10.06亿美元,下降3.0%。

  外经。全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3家,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84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倍。

  外资。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9个,总投资额270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合同利用外资26423万美元,增长16.5倍;实际利用外资15419万美元,增长87.0%。

 

图6:2009-2013年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内资。全年引进大市外内资企业1033家,实际引进大市外内资27.38亿元。共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及以上企业146家,实际到位资金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全年新设立内资企业247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6.18亿元,分别增长25.0%和0.2%。新设立个体工商户3484户,资金数额2.14亿元,分别增长28.8%和50.0%。注销内资企业1045户,增长3.5%。注销个体工商户2222户,增长8.4%。全年共办理“个转企”508户,其中转为有限公司115家,占总数的22.6%。


表4:2013年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及以上企业行业分布

行 业 名 称

企业数(个)

实到资金(万元)

建筑业

7

7114

批发零售业

36

11616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

21625

住宿和餐饮业

1

5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6

11018

金融业

2

20000

房地产业

8

995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

13448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

2772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1510

合 计

146

439651


  六、交通运输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实现集装箱代理总量611.86万标箱,增长4.7%;散货代理总量3761.36万吨,增长24.0%。


表5:2013年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企业集装箱、散货代理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绝对值

增长速度(%)

集装箱代理总量

万标箱

611.86

4.7

#货运代理业

万标箱

603.80

5.0

散货代理总量

万 吨

3761.36

24.0

#货运代理业

万 吨

3761.01

24.0


  七、金融

  银行业。地区总部在海曙区的银行业企业共15家,实现人民币存款余额5313.91亿元,比年初增加152.12亿元;实现人民币贷款余额6473.29亿元,比年初增加490.52亿元。

  保险业。地区总部在海曙区的保险业企业共23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人寿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5.96亿元,增长12.8%。各类赔款给付79.81亿元,增长67.6%。

  证券业。海曙区年末拥有证券期货营业部共21家,实现证券成交额63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实现期货成交额14396.19亿元,增长18.2%。


  八、教育、科技、人才

  教育事业。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全区现有中小学24所,在校中小学生25997人。公办学校继续严格全面实施零择校,义务段入学率、中小学巩固率、初中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现有幼儿园41所,3—5岁入园幼儿10198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100%。市现代化达纲学校22所,幼儿园三星级以上优质资源32所。学年末在编教职工2016名,其中专任教师1868名。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分别达99.7%和100%,其中高一层学历分别达到96.0%和98.7%;幼儿教师合格学历达100%,其中高一层学历达98.4%。

  科技创新。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3家,市农业星火示范基地2个,区级创新示范(试点)企业27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实验室1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32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8项,首获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实现授权专利3105项,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项,1个项目在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获三等奖;14项专利在第九届宁波发明创新大赛中获奖。全年限额以上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33亿元,增长19.3%。宁波节能环保科创园顺利开园。

  人才工作。组织1100余家次企业参加现场和网络招聘会27场,达成就业意向9800人;全年引进硕士学位及以上人才110名,海外工程师5名。拥有32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0家。11家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130户人才入住人才公租房。新增1名“省人才计划”和2名“市3315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的突破;新增2家“市级企业创新团队”、1家博士后工作扶持站,创立首批“市级专家服务电子商务产业园基地”。人才素质稳步提升,年末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中人才资源数达8.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欢乐广场,幸福海曙”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50余场。男声组唱《南腔北调都是歌》获全国群星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该奖项的地区。大型电视文化工程《千年海曙》启动,电影《一生有爱》入选第37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布袋小和尚》列入市文化精品工程,“启运86”宁波微电影主题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启动实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稳步推进全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林宅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17家社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心和2家24小时图书馆。制定《海曙区业余文艺团队扶持和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团队建设,年末共有19支区级品牌文艺团队,115支基层文艺团队。

  卫生事业。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圆满完成,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成立全区消毒供应中心。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粉丝式家庭医生共签约3.4万户家庭,新增3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直属医疗卫生机构12个,门诊部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27个,拥有床位650张,全年门诊量425.45万人次。

  体育事业。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年共有260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名次。荣获全国第二届老年运动会五禽戏一等奖、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健身气功比赛五禽戏冠军、省第22届幼儿艺术体操表演一等奖。承办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第八届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6人次破12项区记录。举办海曙区第二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等各类群众性活动13次,参与人数近3万人次。区体育中心建设基本完工。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变动。年末户籍人口298667人,比上年下降0.1%,其中非农人口298658人。出生人口2348人,死亡人口13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5‰。


  图7:2009-2013年户籍人口及增长速度


  居民收入。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9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人均消费性支出24685元,增长6.0%。

  

图8:2009-2013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区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万人、21.1万人、15.0万人、14.4万人、13.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1.0万人、0.8万人、0.7万人、1.1万人。户籍人口养老参保比例达97.5%,居全市首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近5.2万人。发放社会保障卡“一卡通”12.6万张,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

  慈善事业。全年共有170家单位和45021人次参加捐款,共募集到善款1261.9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一日捐”175.9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908人次,救助支出达702.9万余元。成立首家单位慈善分会和慈善义工分会,新增6家社区爱心基金、1家企业慈善基金。

  

  十一、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清洁空气行动和“禁燃区”建设,巩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的成果。完成机动车绿标发放71593张。继续开展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创建工作,5家学校被授予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称号。完成27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89.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41.4万平方米;拆迁户外广告2202块,总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28处路面桥梁维修和9条河道水质提升,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顺利实施。

  社会安全。扎实开展扫毒害保平安、扫黄赌打团伙、打假、“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顺利完成“两会”、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等各项安保任务。坚持“零容忍”,全面落实侦查、网侦、治安、巡特警同步上案工作机制,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004起,比上年下降3.0%。着力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项目试点建设,全区刑事案件立案4933起,下降15.4%;其中“两抢”、盗窃案件分别下降58.1%和5.8%。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网络建设,建成8个街道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累计创建3个全国安全社区,获评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0.3%、5.9%和2.5%。

  说明:

  1、本公报中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年鉴-2014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的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5、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

  6、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业指铁路运输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公路旅客运输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道路货物运输业、客运汽车站、远洋货物运输业、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活动业、运输代理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装卸搬运业。

  7、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