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1732/2013-6815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鄞江镇 | 发文日期: | 2013-04-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一、鄞江镇一季度主要经济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季度全镇财政总收入48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4.7%,同比增长56.7%,公共财政收入为3949万元,同比增长28.5%,占年初预算的19.8%,其中地方收入2168万元,同比增长38.1%。全镇2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同比增幅32%;实现利润-0.1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0.06亿元;实现自营出口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经济总体稳步向上,势头较好。虽然个别数据未完成季度目标,但是各项经济指标均呈增长态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互补协调增强。有效投资显著增长。1-3月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9%。特别是工业投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一季度全镇完成工业投资3606万元,同比增幅达到64%。消费增速趋于平稳。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00万元,同比增长15%,限上商贸业销售额1750万元,增长15%。企业进出口逐步回暖。在宏观经济市场需求不足、外贸销售下行的背景下,我镇实现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增长10%。
2、经济质量有所提高,后劲较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投入2.28亿元任务计划已经全部落实。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大项目二个,分别是路润冷却器生产线扩建项目和啤酒厂生产线改造项目,一季度共投入1500万元;专利全年指标195只,已认证15只,并已安排落实100只。产销能力进一步提高,26家规上企业产销实现2.9亿和2.7亿,分别增长44.9%和40.1%。其中作为新增规上企业,乐盛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1-2月份实现产值4200万元,占规上企业22%,实现销售3940万元,占规上企业28%,投运步伐超过预期,增长后劲明显。
3、商贸旅游业初具雏形,潜力较大。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产业,廊桥重建工程已经开工,光溪河漂流、清修湖景区、宁波攀岩公园、鄞江商埠、商业广场等项目正在筹建之中,它山郡二期、金溪湾一期、梅园山庄一期等地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开盘预售,第三产业将成为我镇发展新引擎。从投入角度看,全镇一季度服务业投资752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67.6%;从税收角度看,一季度营业税较去年同期增加348万元。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尽管实现较快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1、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由于我镇经济总量比较小,虽然一季度财政收入等财经指标取得较快的增长幅度,但增长绝对值相对偏小,受乡镇税收分成基数提高等政策影响,可分成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较少;另一方面今年我镇陆续开建一批重点工程,预计安排年度资金投入较大,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
2、固定资产投入压力相对较大。今年区里给我镇下达的固定资产投入任务数为8.82亿元,较去年任务数2.71亿元增长了325%,较去年完成数增加4.31亿元,增长了96%,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完成率12.6%。经过测算,公基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入加上房地产开发投入,按照一季度进度,离任务数尚有较大差距。
3、骨干企业依赖作用依旧明显。碍于规上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梯队,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对我镇整体经济影响较多。1-2月份由于英博啤酒季节性亏损1382.6万元导致全镇26家规上企业总利润-1110.3万元。一季度规下企业总产值3.1亿,同比增幅11%,远低于规上企业33%的增幅。
二、下阶段主要经济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注重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圆满完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项目建设上促发展。围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抓好工业园区企业提升改造,增强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示范效应;围绕提高城镇集聚功能和承载能力,抓好民生实事工程,开建本年度投资1.3亿的文化中心、中心小学、鄞江商埠、商业广场、鄞江桥等五个重点项目;围绕创建历史文化名镇,抓好示范街区建设,主要对历史街区古迹进行修复,对商业街区立面进行改造,对沿江特色街区进行提升,年度计划投资1000万元,绿化、亮化、净化古镇风貌,打造美丽鄞江。
2、在培育新增长点上寻思路。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大主业,打造多元产业,加快提升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在招商引资上招大引强。加强与甬商、强企的对接,引进凹凸重工、缤纷天地、原水集团等企业参与高端装备制造、城镇商业广场、高端养生社区等开发建设。二是在产业结构上调整优化。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重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商贸旅游、民生领域的项目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整改淘汰落后低端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资源和空间。三是在企业培育上树强扶优。积极利用政策、资金等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促使企业产能升级,着力培养潜力型企业,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力争每年新增5家以上规模企业,壮大企业发展梯队,扩大镇域经济规模。
3、在强化要素保障上做文章。在土地方面,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开展宕山整治,开发低丘缓坡,开源节流,努力破解土地制约。抓好工业区块建设,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盘活存量土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在资金方面,在电力、税费、融资、投资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和帮扶,同时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转型升级、品牌引进、自主创新、品牌创建、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奖励。在人才方面,认真实施品牌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训和使用,推行企业人才公寓政策,健全工会服务体制,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优化创业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