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44021/2013-68189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13-04-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各学校、幼儿园(单位):
现将《海曙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抓好贯彻落实。《海曙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一并印发。
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海曙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海曙区教育工作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大局”的方针,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教育发展均衡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各类教育体系化,努力办一流的中心城区教育事业,力争年内率先完成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区”创建目标。
一、着力实施办学水平提升行动,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新突破
1.以“教育现代化区”省级核查评估为抓手,通过系列举措,达到“五高”目标:即教育投入高标准、事业发展高水准、师资建设高要求、管理水平高层次、素质教育高质量,全面优化办学条件,以优异成绩迎接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区”核查评估。
2.以“均衡协调”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贯彻落实《海曙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区域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多元发展;完善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工作机制,大力推广“社区融合教育”研究成果,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新模式,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继续构建“社企合作”社区教育新模式,推进社区教育开放互动发展;进一步规范民办培训机构,重点查处以公司名义违规办学等违规行为,确保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3.以实施“零择校”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坚持“促进公平、改革创新、追求优质”工作方针,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名校、名园校(园)区化办学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稳步扩大小班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全接纳教育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扶持机制。
二、着力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实现区域教育布局新突破
1.强化经费保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考核和监督机制。
2.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新。结合智慧教育规划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统筹规划、需求导向、项目示范”原则,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海曙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通过开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研讨等活动,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进一步完善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的教育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改建、新建、迁建等途径,到2020年形成一个基本完善的教育布局结构。
三、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1.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各项“减负”规定,不断加大督查力度。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继续推进“有效教学”活动,改进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集中力量构建一批具有可操作性且效果良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学段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评推广活动。
2.夯实教学环节。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监控。将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全程管理。二要加强体卫艺科技等教育。巩固省级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成果,积极准备、充分展示,做好首批省级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复查迎检工作。以推进中小学“体艺2+项目实施为主线,以中小学生文体节、科技节为载体,通过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与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内容及办法,力争学校《标准》合格以上比例92%以上,良好以上比例有明显提高。加大学校卫生工作力度,推进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组织卫生教师同伴教育培训、推广卫生电子档案、学生体检等工作。
3.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海曙区2013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及小学班主任大讲堂活动,着力培养一批骨干班主任和专家型德育者。不断深化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活动,进一步探索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规范化及评价体系建设,以区少年宫为平台,开展各类活动,锻炼品格,彰显个性,发展特长,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
4.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举行海曙区第二次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暨推进会,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海曙教育文化,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开展2013年海曙区队长学校培训活动及红领巾社团活动,承办宁波市2013年少先队鼓乐队检阅比赛活动。
5.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瞄准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水平,健全教育科研体系,增强教育创新能力。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有一批项目、课题在全国、省市立项。加强年度课题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通过有序计划、专题辅导、典型引领、成果推广、科研例会、按需指导等多元途径提高课题指导的力度。继续打造海曙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知名品牌。
四、着力实施师资水平提升行动,实现队伍素质能力新突破
1.继续实施干部培训。一方面组织好教育管理类培训,以校园长、书记、各分管副校(园)长、局管后备干部为培训对象,分类分层开展干部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名校长工作室、缔结姐妹学校、挂职互派等方式,选派校园级干部蹲点访学、拜师学艺和合作交流,以开拓视野,帮助校级领导干部更新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决策能力,提高办学水平。
2.优化校级干部配备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探索实施校级干部公开选拔,拓宽识人、选人、用人渠道。重视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启动新一轮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充实中小学后备干部库,落实动态管理。加强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抓好机关和直属学校(单位)干部挂职工作,进一步做好基层学校(单位)优秀干部援疆、援川和支教工作。
3.实施教师素养工程促进教师发展。在2013-2017年积极开展教师素养工程之青年教师队伍6大项目计划,包括岗位成才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养成计划、影子教师计划、高端培养研修计划、特级教师带徒等;举办“高级后培训班”,促使中年教师的专业再发展;继续选派部分学科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增加教师编制、建立培训基地、规范队伍管理、加强绩效考核等方式予以保障。
五、着力实施政风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实现教育面貌新突破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创新,使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品位得到提升、队伍活力得到激发、学校创建成果得到增强,为全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完善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办法。二抓好师德教育,在提高效能上下功夫。掀起“争先创优”、“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热潮,以治庸提本领、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扎实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进一步完善纠、评、建相互促进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
3.加强安全工作保障。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稳定综合治理机制,继续深化“家校社”联动管理机制,推进护苗队志愿服务模式,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平安。二是加强安全常规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周”“主题教育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年度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行事历,坚持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全面开展学生自救互救技能培训。三是开展市“平安示范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构建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争取有20%中小学、幼儿园创建成功。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海曙教育微博及省市县教育信息网等媒体的推介、展示、交流作用,宣传海曙教育形象。
5.重视维稳管理。建立重要事项处理协调督办机制,统筹处理各类信箱以及海曙教育微博、来电来信等投诉举报,落实办理责任追究,坚持做到“回应早、处理好”,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无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进一步完善正常的接待和走访制度,主动听取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海曙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海曙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高标准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海曙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服务的理念,全面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浙江省随班就读试点区、宁波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海曙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模式获得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海曙区支持性教育志愿服务站荣获宁波市教育系统“教育关工品牌”称号。
坚持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年来,海曙区教育局实施“一项规划”,推进“两大体系”,启动“三项工程”,构建“四大机制”,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校园科学布局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施素质教育和融合教育,打造高品质育人新模式,推进就学机会的公平均等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稳步有序、科学健康地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今年8月28日,海曙区以96.1的高分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评估组的评估和验收。
坚持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统筹并进。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贯彻落实《海曙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构建公、民办并举的多元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我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空间。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99.8%。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通过出台微调学区、推进小班化教育、成立海曙区致和学校等措施,公办学校全面实施零择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公平。义务段入学率、中小学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社区教育互动发展。构建“社企合作”社区教育新模式,举行了以“智慧引领转型、教育助推发展”为主题的海曙区第四届社区教育节活动。海曙区社区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评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成为宁波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级社区学院。学习型家庭、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创建率分别达到26%、25%、23%和50%。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成立宁波市海曙区民办教育协会,出台《宁波市海曙区民办培训学校检查评估标准》,对全区65个民办培训学校开展了新一轮实地检查评估,对100余位民办培训学校负责人、幼儿园园长进行了岗位培训。
坚持德育为先,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一)德育建设显特色。成功举行了区少年警校成立20周年检阅活动,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快乐晨间”活动成为海曙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向全大市推广。有序推进校外德育实践阵地建设,开展校外德育实践基地“互观互检”活动,全区24所中小学共计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近50个,参与学生数达2万余人次。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其中礼仪月活动得到市领导批示,并由宁波电视台摄制成系列公益宣传片。
(二)“减负”工作抓推进。严格执行“六个严格”、“六项制度”,进一步落实各项“减负”措施,加强“减负”督查,教育局与义务段各学校建立了“减负”工作责任状,并与学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开展“月湖之约”各学科有效教学主题研讨活动,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倡导学校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轻负高效”之路。
(三)体卫艺工作促提升。实施中小学“体艺2+项目,文体节历时9个月,以“立足全体”为原则,以“打造精品”为要求,围绕“阳光下成长”的主题开展8个区级赛事活动。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内容及办法,学校《标准》合格以上比例达92%以上。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6金1银6铜,团体总分157分,位列县市区初中组第三。参加市乒乓球、网球、短网、羽毛球、游泳、田径、射击、摔跤等项目比赛,获35金41银32铜,团体总分名列全大市第四名。十五中学杨洋参加伦敦残奥会获得4枚金牌。
(四)教育科研重效应。海曙教育品牌厚积薄发,利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张品牌的知名度,整合全区各种资源,统筹多种渠道,努力扩张海曙教育的品牌建设影响度,锻造“海曙品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继续推进,“第三方评价”工作全面铺开,在全大市范围内作经验推广。融合教育被誉为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相关内容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简报”上刊登,并获选2012年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以“青春·健康”为主题推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环境创设研讨活动在浙江省领先,成功承办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咨询热线工作研讨会。
坚持师德引领,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学习、宣传全国师德楷模刘佳芬同志先进事迹为切入点,以刘佳芬同志先进事迹为引领,开展“五个一”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活动在全区教育系统掀起了一股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浪潮,形成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弘扬高尚师德的良好氛围。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先后作出向刘佳芬同志学习的批示。
(二)强化专业培训。致力于优化培训模式,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创设国际化培训课堂。组织教师骨干3批次58人次赴境外研修,并得到了国家外专局高度肯定,其中一项培训获得了外专局将近20万元的经费补助。
(三)推进师资队伍均衡化、优质化建设。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好市、区两级名校长、名师带徒活动,大力培养、培训年轻干部。成立区内名校(园)长工作室,选拔13位年轻副校长和后备干部作为工作室学员。制订了《海曙区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确保工作室运行的高质高效。举办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共成立6个名师工作室,收取35名学员,各室培训活动争相展开。组织学科疑难问题解决研修班、青年教师研修班、区幼儿教师骨干研修班等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四)深化新教师入职培训。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具有合格学历的优秀毕业生,不断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公开招录了37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启动“新教师岗位成长计划”,抓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继续打造“海曙区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基地”项目,得到省教育厅师范处、市教育局、市师训中心的充分肯定,成为海曙师训的又一个崭新的亮点。
坚持安全发展,平安校园和谐共建。
一是“三防”建设实现全覆盖。根据宁波市校园安防技防设施配备标准,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区学校保安覆盖率、报警器覆盖率、监控系统覆盖率、器械配备覆盖率已全部达到100%,给校园安全带来极大的保障。二是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工。自2009年启动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至今年暑假,100%完成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投入维修资金1603万元,完成对9所学校、3所幼儿园的暑期校舍维修。启动东恩中学兴宁楼新建工程和达敏学校迁建工程,现已完成主体结构。三是通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护苗队、护苗绿色通道、学生爱心避护点等方式积极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共建学生“校外安全圈”,有效破解长期困扰校园安全的“最后500米”问题。“护苗队”志愿服务模式经验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向全市推广。2012年,我区“平安校园”创建和达标率为100%,我区教育系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数为零。四是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开展“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集中调研活动,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到各学校集中调研,现场解决各类问题。在涉及教育系统的工程招投标、招生、职称评聘、教师选聘等工作中主动邀请纪检监察、人事部门介入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畅通群众举报和民主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强化信访接待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认真答复群众的来信和来访。共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57件,来访150余(来电)人次,网上咨询、投诉150件件,全部调查办结并予回复。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2件、政协委员提案8件,办结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