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区绘图工作是人口普查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清查摸底和入户登记的基础,是人口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的关键所在。现就我市的划区绘图工作谈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一、关于普查区的划分
根据国家普查方案(送审稿),普查区域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登记约300人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整覆盖全国。我市的普查区域划分以镇(街道)、村行政区划为基础,坚持完整地域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实现区域划分上的不重不漏。
1、纯农村地区的区域划分。对户籍管理制度健全、外来人口较少、人员相对稳定的纯农村地区,可以村级地域为基础,采用按完整区域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
2、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地区的区域划分。对于人口流动较大的城市、乡镇和人口比较复杂的地方,在区域划分中不能照本宣科,应结合实际情况,本着查准人口的原则,在特殊区域采用特殊办法划分普查小区。根据“以地域划分为原则,尽量不打乱行政建制,并考虑到人口流动的趋势,又便于普查登记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普查区域进行界定,需要时可以将一普查区人口就近划入相邻普查区中。
3、工业园区的区域划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发区、园区的建设打破了原来的地域范围和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了地域交叉、跨多村、多镇的特殊区域。针对这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区域,组建特殊的普查机构——园区普查机构,专门负责这些区域的人口普查。如在大桥镇跨多个村的嘉兴工业园区组建一个园区普查机构,将园区划分为一个普查区,且结合所跨村或镇的边界划分普查小区,明确区域界限,具体落实到人,实行普查责任制。
4、“两分两换”试点镇、县的区域划分。随着嘉兴“两新”工程与“两分两换”工作的推进,产生了大量的人户分离等问题,这对普查过程中的划区绘图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更高的要求。根据前期调研和各地的反映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户籍不随人动,即人已搬迁,但是户籍还在原拆迁地。这类人不同于简单的空挂户,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新的方法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地图的绘制。针对原户籍地房屋已拆迁,新社区未建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引入虚拟房屋的概念,即在原住址上虚拟一幢房屋,按照户籍人口数量划分普查小区。同时针对这些人群制作一些盖章的小卡片,派发给已经登记的户籍人口,避免这类人的二次重复登记。这样做有3点理由:一是原村委会的村干部等工作人员了解这些人的去向,便于联系。二是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三是有利于以后的排重排漏。
而新社区已建成,同时也有大多数居民已入住的情况,我们则应引入虚拟户口的概念,即在新社区虚拟一个户口与原户籍地一一对应,按照虚拟户籍所在地划分普查小区。就拿试点镇七星镇来说,到2010年初,经过“两分两换”后几乎全镇的农村人口都更换了居住地,安置地新房已陆续建成,同时也有部分居民已经居住在安置地新房内。虽然安置地小区内的不同楼、层,可能居住着跨村、镇以及外来租住的不同人员,但是在完成户口虚拟以后,按照属地原则,安置房所在村、镇(街道)居委会对新社区进行普查小区的划分。
二是户籍随人动,即户籍迁入搬入地以后,人才搬迁。这类情况,我们坚持完整地域原则,按照社区所在地划分普查小区。
三是户籍和人都不动,即人和户籍未迁移。此次调研反映,在两分两换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钉子户”,即不愿意搬迁的。尽管这类人极其稀少,但是笔者认为,应将这些人以原村为界限划分为一个普查区。
二、关于普查的地图绘制
按照国家、省文件要求,我市此次人口普查地图绘制分市县级、镇(街道)级、村(社区)级、普查小区共四级图纸,实现绘图电子化。同时以人口普查地图绘制为契机,逐步建成和完善电子地理信息化系统。
绘图的电子化操作应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我市的行政区划图和电子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普查绘图软件绘制出村居委会边界、在电子地图上分割出全部的普查区。然后由普查员以分割的普查区电子图或者打印的普查区纸图为基础,去实体进行核实、调整和修改。然后通过扫描图纸将调整过的地图拼接起来,进行局部的修改维护。我市人普办应充分认识普查区地图的电子化绘制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准备从多方面着手,抓好普查区电子图的绘制工作。
1.搞好划区绘图试点工作。我市人普办根据各地的实际特点,对城乡结合部、两分两换试点镇、外来流动人口多等有代表性、困难多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为普查的全面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抓好绘图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培训的过程,应分为3个阶段,一是由市人普办对市、县级负责地图绘制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的重点学习六普地图绘制工作细则和我市的地图绘制方法。二是由县级人普办负责镇、街道人普办地图绘制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配合试点,进行现场讲解、勘察,获得感性认识。三是由镇(街道)负责调查小区地图绘制人员的培训工作,县人普办派人下基层指导、重点培训绘图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勘察边界、注明主要标志物和房屋编号等具体问题。
同时,普查区地图绘制应根据各地不同的人员配备情况,采取有针对有区别的培训方法。对如海宁硖石街道等绘图基础工作较好的镇(街道),着重绘图中的注意点、难点培训,而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镇(街道),着重绘图基本方法的培训。
3.突出重点,提高地图绘制质量。针对各地人员力量参差不齐,绘图标准应该有所不同。对相对较弱的地区,地图质量适当放宽,以地图标明边界线、房屋为主,户不漏不重、易识别和查找为原则,对边界没有重要界定作用的河流、道路等可以少画,使地图简洁、一目了然。
4.增加基层的硬件设施。电子绘图对计算机的要求比较高,从前期调研的情况看,目前还有部分的镇(街道)的计算机硬件设施达不到绘图的基本要求,这将严重影响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因此,需加强对镇(街道)、村(居)的硬件设施配置,以能承担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