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对象预计约1100万人,需投入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约4.3万人。人口普查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两员”选任和培训的难度很大,而有一支高素质、讲奉献、肯拼搏的普查队伍,是人口普查获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如何把握“两员”选任和培训工作中的难点、重点,是摆在各级普查机构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任和培训工作细则(讨论稿)》和2000年“五人普”档案资料的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与建议。
一、普查人力成本很高,“两员”选调能借则借
据初步测算,温州市此次人普“两员”补贴约8600万元(按每人工作2个月、每月1000元的报酬计算),地方财政难以支付。目前,各县普查工作经费虽已初步落实,但“两员”补贴基本都还没有着落,欠发达地区更是困难,需要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两员”补贴经费不足与既繁重又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量构成了严重矛盾,削弱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必然会潜在地影响普查数据质量。
“两员”的借调和招聘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两条主要来源:一是借调,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借调;二是招聘,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社会招聘。借调与招聘的不同之处在于借调由原工作单位支付工资,招聘则由普查机构支付劳动报酬。“六人普”的细则中删除了“五人普”时“从教师和大中专学生及离退休人员中选调”、“农村地区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参加人口普查是一项公民的光荣任务”等文字。新增了“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公民作为志愿者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为此,一要更多“借调”普查人员。根据“五人普”的做法,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文,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大专院校、工矿企业等单位抽调人员参与人口普查工作,及时落实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有助于节省“两员”经费;二要多方筹措“两员”补贴。省、市人普办争取及早出台“以奖代补”政策,补助欠发达县“两员”经费,而不是完全按照人头数补助;三要积极招募志愿者。人普机构可以根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与共青团组织联合发文《关于组织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让志愿者参与人普宣传、陪同调查,特别是涉外人员调查中的翻译工作等等,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
二、必须配足“两员”,特别是涉外普查人员
2010年人口普查的普查方案规定,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普查小区)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普查方案变动,会出现“两头登”现象,一部分人在A地以“人在、户口不在”登记为普查对象,在B地以“户口在、人不在”登记为普查对象。普查对象明显增多,“两员”也应增多,要避免普查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普查员力量不足、普查员为赶进度而不注重质量的情况。“五人普”要求原则上1个普查小区(人口300人)配1名普查员,1个普查区(村居)配1名指导员。“六人普”要求1个普查小区(80个住房单位)至少配1名普查员,4-5个小区配1名指导员。实际上,“五人普”时,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居,如乡镇政府所在地,普查工作量很大,1名指导员是过于紧张的。细则要求,山区、牧区、边远地区和水上人口的普查,适当增加普查员的配备,县人普办配备百分之五左右的机动普查员。笔者认为,一定要配足“两员”数量,5%的机动普查员是底限,甚至需要10%的后备力量。现场登记期间,出现一线普查员被狗咬伤、交通事故、家中急事,无法承担普查任务,必须要马上派出得力的后备力量。才能确保在11月1日-10日按时完成全国统一的入户登记任务。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涉外调查的基础资料不准、习俗不同、语言不通、上门不易、经验不足,难度会明显增大,有不可预见的困难,如果普查员业务水平不够,措施准备不够充分,会影响整个普查的工作进度。境外人口较多的小区,应该增加普查员的配备。要配备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外语能力的“两员”,或是专门配备懂外语的志愿者协助普查员,并且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重视新增的保密教育和编码工作
培训抓重点,讲课抓要点。一要先讲清人口普查的基本要素;二要重点讲解本地特色和特例,如制造皮鞋、塑料鞋、布鞋分别属于不同行业分类;三要抓住难点指标和方案变动之处,如失业人员的标准、长表抽取4户组方法、全户外出编号“600”以上;四要重点提醒常见错误和事后质量抽样中的常见问题,如普查区地图中没有绘制所有建筑物;月份数字随意填,复查对不上。笔者建议,培训内容还要重视新增的保密教育和编码工作。
保密教育是“两员”培训的新增内容。指导员、普查员的工作职责也都新增了严格的保密规定,如“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等内容。如今,网络上叫卖个人信息记录泛滥成灾,数字化存储方式非常便于偷盗。普查机构临时抽调、招聘的人员良莠不齐,有的很年轻,有的老资格,管理工作难度大。保密教育要宣讲保密的重要性、相关法律条文,多讲解几个泄密违法的真实案例以示警戒,全体普查人员应签署终生保密承诺书,日常工作中更要有一套具体、完善、严格的保密制度和措施。
普查员在普查指导员的指导下完成人口普查表的非专项编码工作,这是根据基层意见新修订的。非专项编码工作很容易,照抄数字,不必像“五人普”时抽调人力集中在县级编码。所以,在“两员”培训中要适当增加规范化的阿拉伯数据书写训练,讲解一些光电扫描识别中的常见差错案例。专项编码是后续工作,但是只有普查员事先了解掌握了行业代码、职业代码的分类标准相关知识,普查登记时才能取回正确有效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在“两员”培训之前编制好《行业代码一览表》、《职业代码一览表》、《农村常用行职业关联一览表》,用不同颜色的硬质纸张印制,三表在手,一目了然。普查员在入户登记时有章可循,能规范地填报行业、职业项目,掌握调查所需的精准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改善表内登记质量。
四、培训形式要借力多媒体教学,强化实地演习
“两员”培训的形式跟2000年的要求基本一致:普查员培训一般集中在县级,较大的县可集中在乡镇,长表普查员培训7天,短表普查员培训4天。参加培训的普查员都要经过实地演习,掌握绘制和使用《普查小区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填写普查表、搞好复查和快速汇总等工作的方法。培训结束要测试,测试合格发“全国统一的证件”。
关于培训资料,全国统一印刷的最基层普查员的工作手册要从调查登记实用角度出发,不能太厚,建议20页以内。大本的作为乡镇普查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手册,可以更详细具体一些。培训测试用的练习题,可以专门编辑制作一本小册子,相当于试题库。
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人普“两员”培训添光增色,并且节省培训的师资力量和成本。我们可以在综合试点中多录制一些现场入户普查登记的视频短片,再现调查技巧、以及面临吃“闭门羹”的困难,增强培训学习的直观性、新鲜感和趣味性。
基层普查员培训时间超过三天,经费开支很大,而且内容很多,技术要求高,一些年龄偏大的普查员一时也很难消化理解。纵观“五人普”、“二经普”等历次大型调查,培训效果最好的就是实地演练。知识掌握得好不好、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在这里都一一体现。大部分普查员通过实地演习,进一步掌握了普查各项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如何与被调查者互动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为今后的正式入户调查、提高登记质量打下扎实基础。建议培训和试点有效结合,强化实地演习,让每位“准普查员”提前进入角色,适应角色。
五、放眼长远,改革“入户登记”模式势在必行
根据“五人普”文件档案,国务院人普办发文《关于普查员必须入户进行普查登记的紧急通知》(人普办字〔2000〕53号),要求每一名普查员必须对本调查小区认真负责、实地查点、入户登记。凡不按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不实地入户登记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而“六人普”的普查员登记期间的职责要求,却只写了“认真填写普查表”,没有书面强调要“入户登记”。事实上,普查对象要作为申报人在普查表上签名。这就需要市县两级在“两员”培训、现场督导等工作中再三强调要入户。
但是从长远看,人口普查的操作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首先,人口普查的法律规格应该高于一般的统计调查。其次,指标应该尽量精简,能用其他抽样调查取得数据的指标或是调查有难度的指标,应当尽量剔除。我国的人口普查对象逾13亿人,精简1个指标,可以节约上千万个的劳动小时。第三,从节约人普经费的角度出发,引进邮寄、网上直报、手持电子设备直接采集录入等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特别是在2015年1%人口调查、每年的1‰人口调查中,应该积极尝试改革由调查人员挨家挨户直接访问的传统方式,尽量减少招聘雇用调查人员。经济越发达,劳动力成本也就越昂贵。美国人口普查采用邮寄普查与普查员上门访问相结合的方法,1980年、1990年、2000年邮寄回收率分别是61%、65%、67%。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局长罗伯特·格罗斯所说,每份邮寄问卷只会花费纳税人42美分,但若派人口普查员上门收取,每户的平均花费将到57美元。另外,据悉韩国2015年人口普查也将采用网络普查。
(温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