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关于普查前调查摸底工作方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0-05-07 14:03 浏览次数:

调查摸底工作是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的核心,是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调查摸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前掌握人口底数及其变动情况,并及时发现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是确保普查登记质量和圆满完成普查任务的前提。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看,调查摸底工作确实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普查的数据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基层普查员在实施调查摸底工作的同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譬如,调查摸底的时间、次数安排是否合理,调查摸底是否每次都要上门,是否必须绘制《调查小区地图》和编制《户主姓名底册》等,本文就普查前调查摸底工作方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调查摸底的时间及次数安排是否合理

按照细则要求,正式普查前安排了数项的摸底调查。第一次是应该是户口整顿前的调查摸底。众所周知,户口整顿工作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口整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摸清人户分离现状、户籍所在地、外来人口、暂住人口等情况,要掌握这些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由于户口整顿期间尚未划分调查小区和配备正式普查员,所以一系列的调查摸底工作只好由村委会、居委会会计兼任,一般村委会、居委会的会计通过对照户口簿,然后上门调查的方法来掌握第一次资料,但由于户口整顿表格偏重人户分离状况和户口状况,而且村会计、居委会会计并不一定以后就是该小区的普查员或指导员,所以这些材料对户口整顿起了关键作用,而对普查登记作用并不十分有效。第二次是普查试点前的调查摸底。县级普查试点都在9月中旬进行,县级试点后,为使各级普查员迅速掌握普查方法,熟悉普查业务,都要求各乡镇普查区进行试点。试点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就具体落实到了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身上,同时也使每个普查员了解了自己将要完成的普查工作量。第三次也就是普查摸底工作细则规定的普查前十天的调查摸底。这次摸底所要做的工作是绘制好《调查小区地图》和编制好《户主姓名底册》,时间紧、工作量大。别外,为确保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各级普查部门都要求对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进行专项调查摸底,并建立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台帐制度,这相当于进行第四次调查摸底工作。因此,除普查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正式调查摸底外,实际上涉及到调查小区开展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普查前起码有三次以上,有的小区甚至达到五次。如此频繁的摸底工作,一方面对基层普查中人、财、物配置增加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易引起被调查户的配合程度下降,其时间与次数安排的合理性值得进一步的论证。


二、调查摸底是否每次都要上门

人口普查摸底工作细则规定调查摸底工作,要认真访查,掌握底数,而且强调要入户调查。如果按上述调查摸底次数和时间安排,从户口整顿到正式普查开始,开展一次人口普查要入户调查、登记3-5次,还不包括复查、事后质量抽查的入户调查,而且时间跨度较大,从户口整顿开始到普查登记,时间长达5-6个月,难怪有的群众会产生误会,我家早已调查摸底过了,来了三、四次了,先问人户分居状况、户口状况,后来又问了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状况,最后连详细情况都问了,怎么还要填表,可见调查摸底上门次数的频繁,容易造成群众的厌倦情绪,导致在11月1日正式普查时反而配合程度下降,而且普查员每上门一次,就会增加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


三、《调查小区地图》以及《户主姓名底册》是否必要

按《普查摸底工作细则》规定,在正式登记前普查员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首先要完成《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工作和编制好《户主姓名底册》,在短短的十天时间要掌握调查小区内的居民住房及其它建筑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小区内住户的住址、户主姓名,应在本户登记人数,出生和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的人数、本户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的人数、暂住本调查小区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人数等多项指标,对普查员来说一是工作量偏大,二是时间不够。特别是《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因为普查员都是临时抽调,总体业务素质并不是很高,有的基层对简单的绘图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很多普查员对绘制小区地图心存芥蒂,农村地区大多认为我闭着眼睛也能把本调查小区内的房屋摸一遍,还画什么图,乡、镇一级对绘制《调查小区地图》也有怨言,认为这是“劳命又伤财”的活。

对《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虽然极大的方便了普查登记,但由于编制《户主姓名底册》与正式普查时间间隔时间短,而且内容比较全面,往往造成有的普查员在正式普查时抄袭《户主姓名底册》,不上门登记,闭门造车。

以上是作者在具体指导乡、镇普查工作时所体会的问题。人口普是项全民运动,涉及面广,所需财力、物力庞大,这就需要每个工作环节必须十分紧凑,特别是像调查摸底这种承上启下的工作,更需要高质量、高效益,真正起核心作用。所以对调查摸底工作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计划。作者提此不成熟的建议:一、调查摸底工作必须是贯穿整个普查工作,即在户口整顿前期就应划好调查小区,并配备普查员,使普查员从户口整顿开始就介入普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尽量减少普查登记前的上门次数,以保证普查登记质量。像出生、死亡人口等的调查摸底,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查阅计生资料、走访医院和殡仪馆等取得。三、对村级地形比较简单的是否可考虑取消《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四、《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指标尽量以主要指标为主,减少次要指标数量,以避免普查员照抄《户主姓名底册》。


(绍兴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