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口普查试填表试点工作总结
时间:2010-05-07 14:33 浏览次数:

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国人办[2009]2号《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晋人普办字[2009]1号文件的精神,在忻州市忻府区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国家光电录入扫描识别在我市进行试点,不仅是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而且对我市的人口普查工作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必将对我市的人口普查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并对指导全国全省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发挥重要用。


一、具体工作过程:

按照方案要求,我们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工作流程,总体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二是摸底阶段,三是绘制小区图阶段,四是入户登记阶段,五是整理汇总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

此次试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领导机构是普查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明确强调每个村委会(居委会)必须有一个主要的领导挂帅。组建有工作力度、有责任感和懂业务的村主任或村支书为领导小组负责人及第一责任人,而且领导小组不少于三人。为切实加强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忻州市成立了以陈升局长为组长、张志芬为副组长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忻府区成立了以王黄锁局长为组长的忻府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领导小组,新建路街道办事处、北义井乡及所抽中的村(居)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开路先锋,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试点中,我们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大街粉刷大型标语口号,小巷张贴标语,并用喇叭、板报进行多次宣传,让群众知道人口普查利国利民,积极配合普查,使我们顺利入户登记,掌握可靠的真实信息。

3、选调调查员

此次试点共抽调普查员55名,普查指导员55名,协助普查员30名。普查员和指导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熟悉本村基本情况的人来担任。普查指导员一般由村、居委会干部,会计,统计担任;普查员主要从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下岗职工中选调;协助普查员是由村(居)委会熟悉本区域的闲散人员组成。按照文化程度划分:大专及以上61人,高中及中专56人,初中23人;按照性别划分:男75人,女65人;按照政治面貌分:党员41人,团员37人,一般群众62人。

4、摸底、绘制小区图

在调查了解普查区人口居住分布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完整的地域原则,根据80户、250人左右的规模,利用村、居委会掌握和搜集的人口信息,将被抽中的一居委、四村委共划分普查小区55个,其中新建路居委会划分了30个普查小区、北义井乡四个村委会划分了25个普查小区。按照绘制《普查小区图》和编制《户主姓名底册》的要求, 9月13日至9月19日,各普查区的普查员、指导员、协普员对所属普查区进行全面扫描、逐户访查,各普查员在普查指导员的指导下,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做到底数清楚,心中有数,为使普查工作不重、不漏,便于登记要绘制小区图,小区图要标明空房、空院、空户等情况。普查前的摸底工作对普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认真细致,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

5、入户登记

按照普查方案要求,入户登记时间为9月20—27日,共八天的时间。此次普查采用普查员入户询问,当场填报的方法进行。普查工作员佩戴有关证件,手拿《一封信》入户,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逐项进行填写,做到不重不漏,按照实际填写。努力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6、复查情况

入户登记结束户,以普查区为单位,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登记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复查。复查采取自查、互查、议查等方法进行,对出生、死亡、全户外出、空挂户等项目进行重点核查。自查就是每个普查小区的指导员、普查员将该小区的相关资料对接,房、户、人、项逐一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改正;互查就是以普查区为单位,将所属普查小区的相关资料,对调相互进行检查核实,主要是普查表人户记录情况;议查和重点核查就是以普查区为单位,组织村委(居委)干部、会计、统计、计生管理员和熟悉本普查区情况的老人对该区域的外出人口、暂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全户外出、空挂户等项目的人口进行重点核实。通过自查和互查能消灭再生性笔误,通过议查和重点核查能搞准出生、死亡、外出等容易遗漏的人口。

7、编码工作

这项工作是在普查登记、复查结束后,没有异议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为10月8日—10日,共三天时间。由忻府区统计局组织所属普查区经培训合格的编码员20人进行编码, A表、B表要查阅有关资料编写民族、外省、市、县代码,而且编码书稀少,只能从网上调用,用时较多,每户大约7分钟,一个小区共需要10个小时。C表相对编码要省时间,每户大约4分钟,一个小区需要6个小时。

经过国家、省、市、区四级统计人员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按照试点方案规定,顺利完成了试点的前期准备、调查员的培训、小区划分、清查摸底、正式入户登记、复查编码等各项工作。通过普查员入户登记,初步汇总统计出“总户数”5436户,“居住本户人数”15291人,“出生人数”103人,“死亡人数”63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这次普查试点入户登记结束以后,我们通过与普查员和办事处及乡政府的相关同志座谈,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采用分级分类培训,细化对基层普查员的讲解。这次试点培训,是请省里的人口统计专家来授课,内容涉及到了市、县、乡、村各级都要做的工作,当然主要还是入户普查员所填普查表的内容。但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授的内容太多,农村的一些普查员感到吃力,不少问题在培训会上并没有弄懂。建议今后培训要分级分类培训,对基层的普查员,重点放在讲解指标的概念、普查表的填写和一些入户登记技巧。考虑到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中的普查员文化程度不高,培训授课最好是按表中次序和表中关系依次来讲,每项要配有一定的实例,授课结束后要练习填表。

2、延长普查摸底时间,以便普查员充分熟悉小区情况。一些普查员认为摸底的时间过紧,摸底就是普查员熟悉小区情况的过程,对以后的工作起着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试点中摸底的时间较紧张,七天时间感觉不够用,建议摸底工作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是十天到十五天。

3、增加有关项目,便于普查员对相关信息的判定。摸底表的项目不全,建议在《摸底表》、《户主姓名底册》中增设几个项目:①空院或空房户,②空挂户,③全户外出,④全户暂住,⑤全户死亡。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调查户的配合度。一些调查户不配合人口普查。忻府区城区的居委会普遍管辖范围较大,普查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情况不很熟悉,个别调查户对普查员佩戴的证件表示质疑,对普查员的身份不认可。还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表示愤慨,并由此对社会不信任,对政策不理解,对政府的普查工作不支持、不配合。

对于这些现象,许多普查员都反映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深入、广泛、长期的宣传,这样才能让普查工作深入人心,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重视国家级、省级及知名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各级、各类宣传,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央、省级电视台和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一些网站。中央电视台上的宣传,效果远远超过基层乡村的单打独斗宣传。

对于城区,可以使用行政手段,由政府对各系统各单位发通知,再由单位通知职工和家属,也可以对中小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由学生向家长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这样也可以起到宣传人口普查、打消群众疑虑的作用。

5、采取有效办法,促使超生户如实申报。个别超生户有意隐瞒,虽经普查员耐心宣讲,但还是担心“秋后算帐”,不愿如实申报。对这种情况普查员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

6、采取相关措施,有效获得死亡人口信息。对当年死亡的亲人,人们普遍有种避讳心理,不愿提起,调查户不愿意申报死亡人口信息。如果不了解辖区内住户的情况,很容易漏填。对于农村,普查员最好由本普查小区选派;对于城区,在入户登记时,最好有驻普查小区的单位派人陪同。

7、要明确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鉴于以往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工作中报酬难以落实的情况,这次人口普查要及早落实劳动报酬。

8、对A表和C表,普查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C表同A表比起来,不用查询省、市、区的编码,工作效率高,而且涂“×”要比A表画圈规范。但也有人认为,填表时受环境所限,有时要在院里填表,手颤颤抖抖描“×”,容易画出范围、画歪,占用时间长了又容易引起普查对象的不耐烦。

通过此次试点工作,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人口普查工作经验,同时也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练兵“。即将来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人口普查工作做得更好。



(人普办)